湖南郴州:一件建议催生一座电池之都
五月郴州,锂电临武,处处生机。走进湖南省郴州市临武高新区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全省首条固态电池中试线正在加紧生产无人机固态电池;在安能旗胜公司,年选 360万吨选矿生产线已完成建设,年产2.5万吨碳酸锂项目已成功产出碳酸锂成品;在湖南大中赫采选矿区,TBM机连续作业,7.3千米运输隧道全面贯通……锂电产业全面开花,一座电池之都拔地而起,这一切得益于一件代表建议的高效推动。
发展中的临武高新区锂电产业区一角
代表建议历经数次修改
定位更清晰内容更完善
2021年12月30日,郴州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这一天,是郴州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更是郴州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
2023年7月,临武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锂电发展规划。
郴州市人大代表、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欣平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湘粤(临武)电池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建议》。该建议从高度重视、抓实产业招商、做大龙头企业、注重产品应用、打造产业品牌、要素保障六个方面提出相关策略,特别提出,要以湘粤(临武)电池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依托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开展重点招商,加速推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推动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做好资金保障加强银企对接,结合国家对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扶持政策,引入社会资本,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重点支持湘粤(临武)电池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等。
当时,整个郴州市的锂电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但因处于初创期,人才、政策、要素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各种要素保障不到位,极大影响产业发展。汤欣平表示,之所以提出此建议,是因为郴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也可以说是广东的后花园,可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池行业的产业转移。尤其是部分新能源企业落户临武后,通过几年的发展,前景相当不错。如果建议落地,临武乃至郴州、湖南的锂电产业将会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汤欣平提出的建议,引起临武代表团人大代表的高度重视。时任郴州市人大代表、临武县委书记刘杨意识到,这是个好建议,但是作为市人大代表,不能只站在临武县的角度考虑问题,建议的内容有待好好斟酌。
经过集体商议,《关于加快推进湘粤(临武)电池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建议》修改成《关于打造锂电产业之都的建议》。建议提出,要以湘粤(临武)电池产业集聚区为重点,举全市之力将郴州打造成为中国电池之都。该建议从加强组织领导、编制产业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要素保障方面提出相关策略。
郴州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收到建议后,对其进行充分酝酿,认为此建议还是不太完善,需进一步修改,充分论证建议的可操作性。
此后,由郴州市人大财经委牵头,对建议进一步修改,改为《关于把郴州打造成为“中国电池之都”的建议》。建议中提出,力争用10年时间,将郴州打造成为中国电池之都,产业发展实施“二步走”战略。打造全市“一盘棋”的产业布局,明确重点,打通新能源电池完整产业生态链。其中,临武县以生产电芯、隔膜和储能电池为主。全市形成以临武为主体,以郴州高新区、郴州经开区、桂阳、资兴、永兴、宜章、嘉禾等多点协同发展的“一核多点”产业格局。
此建议目标定位清晰,分析有理有据,对接国家战略,适合郴州市情、临武县情,得到全体人大代表认同。建议交由郴州市政府、郴州市高新区、郴州经开区办理,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多项督办工作,临武县人大常委会在郴州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市县人大持续发力
充分释放督办力量
打造电池之都,郴州是全局,临武是主阵地、主战场。郴州市人大常委会极其重视建议落地落实。
为了促进建议高质量、快速度落地,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2022年8月,郴州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郴州市加快电池产业发展打造“电池之都”的决定》,从引导重视、规划引领、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科技创新、组织保障等方面,以法律手段和过硬的监督推进全市锂电产业迅猛发展。
该决定的出台,使人大的监督更具刚性、更权威。 2023年6月,郴州市人大常委会成立高规格专题调研小组,分临武、宜章、桂阳、市区四个小组,对全市范围内落实决定情况开展监督工作。
调研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分析了锂电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郴州打造电池之都的良好潜力,也明确指出推进力度不平衡、产业层次不够高、扶持措施不完善、优势发挥不明显等潜力,并给市政府提出对应的4条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郴州市政府落实决定情况的报告,并交办了审议意见。
作为打造电池之都的主阵地,临武县人大常委会当仁不让承担起历史使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我们要充分展示人大担当作为,举全力推动建议开花结果!”临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晓亮表示。目标如此清晰,行动立即跟进。临武县人大常委会将推动打造电池之都作为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1年年底至2022年年初,锂矿价格飙升,临武境内偷采、违法收购和运输锂矿资源乱象丛生,严重破坏临武营商环境。2022年春节刚过,临武县人大常委会开展违法开采、收购和运输锂矿资源专题调研。调研分五个小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对全县涉锂矿进行的违法行为进行全面调查。2022年2月,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此项工作汇报,督促“一府一委两院”对偷盗锂矿行为严厉打击,守护锂电产业发展良好环境。2023年,临武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临武县人民政府关于锂电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5条审议意见,督促政府落实。
听取专项报告,只是一个开端。几年来,临武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围绕锂电产业发展,至少开展一次代表视察,并转交视察意见。2024年,县人大常委会开展锂电发展专题调研,组织召开园区、矿区、城区和农村涉锂企业座谈会,充分了解锂电企业之困和发展之需。2025年5月13日,在湖南第三届锂电资源创新应用大会暨临武6·18电池节来临之际,临武县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工作,推进锂电项目建设。
高位推动精准施策
电池之都迅速崛起
郴州市、临武县两级人大凝聚合力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引起了湖南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郴州锂电产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对推动湖南省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023年1月,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汤欣平领衔提出《关于加快推动郴州打造中国电池之都的建议》,交湖南省政府办理。
为了落实代表建议,2024年4月17日,湖南省政府出台《支持郴州市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列出十条,分别是培育产业集群、支持创新发展、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支持绿色发展、加快项目审批、优化资源供给、降低要素成本、加强基础配套、加大资金扶持、统筹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十个方面。这一政策出台,极大保障了郴州锂电产业人才、土地等要素,让郴州锂电产业发展迎来春天。
随后,郴州锂电产业列入湖南省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成为省委、省政府的重点扶持产业。
2024年9月,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到临武县调研《关于郴州市加快电池产业发展打造“电池之都”的决定》落实情况。
在良好产业前景和大好政策环境支持下,郴州的锂电产业乘势而上,同时临武锂电产业风生水起。安能旗胜、大中赫等四家企业巨头争先入驻临武,总投资数百亿元。安能旗胜年选360万吨选矿生产线已完成建设,年产2.5万吨碳酸锂项目已成功产出碳酸锂成品,二期年选1200万吨选矿项目正在开展土地平整,二氧化硅中试线设备安装完成并已开展试验,电池项目实验室厂房已建设完成,正在开展相关设备采购安装。大中赫年选2000万吨选矿厂已完成土地平整,进入夯基阶段,4月启动一期1000万吨选矿厂土建施工。硫酸法提锂工艺中试线厂房已建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湖南久森建成全省首条年产1.5GWh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加速推进400wh/kg半固态电池和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试验。
在全市大布局下,临武县与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湘南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模式,与湘潭大学合作成立了郴州湘潭大学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组建黄建宇固态电池科技攻关项目组,计划6月前完成400wh/kg半固态电池的小试和中试,并送样给无人机、数码类客户试用。
2024年,临武县成功承办2024年湖南省锂电新能源产业暨固态电池产品合作对接会,完成6·18电池节会标版权注册,全年签约锂电新能源项目15个,签约总金额达152.1亿元。
2025年4月,郴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临武高新区沃尔顿锂电池企业开展调研。
放眼郴州,现有规模以上电池生产企业20余家,电池产业链上、中、下游配套关联企业50余家。集聚了包括杉杉新材料、中蓝新材料、明大炭素、凯纳方科技等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久森新能源、格瑞普新能源、段氏新能源等消费电池、储能电池生产企业,以及恒晟环保、腾驰环保、康泽环保等电池拆解资源回收企业。
建议高质效落地,一座电池之都就这样迅速崛起。(作者:曹元利 龙峰 彭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