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恩施州:汇聚专业代表力量,激活现代产业引擎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8月20日,恩施自治州政府向州人大常委会反馈议案审议结果报告的落实情况,表示将制定关于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并于10月底前出台实施,为全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这是州人大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专业代表小组以代表智慧破解发展瓶颈、以代表行动激活产业动能的收效之一。

一、及时组建专业小组,夯实履职工作根基
恩施州作为湖北省中药材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素有“华中药库”的美誉。2024年1月,在州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关于加快恩施州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交由州人大教科文卫委审议。
这一议案承载着全州人民对中医药产业振兴的期盼,为高质量完成议案审议工作,州人大教科文卫委第一时间组成调研小组,坚持“专业对口、优势互补、精准匹配”原则,从省、州两级人大代表中筛选出13名核心成员——既有深耕中医药种植领域20余年的合作社带头人,也有掌握提取技术的企业负责人;既有熟悉基层医疗服务的中医院院长,也有专注“中医药+旅游”融合发展的文旅从业者,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从“研发实验室”到“康养市场”的产业链全环节专业覆盖。
2月25日,省人大“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视频会议在武汉召开。会后,州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认真谋划行动主题,精心制定工作方案,要求各委员会指导组建专业代表小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专业代表小组在议案调研组的基础上及时组建,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和领军代表的标杆引领作用,聚焦重点产业、创新活动方式,确立“每季度1次问题会商、每半年1次专题调研、每年1份高质量报告”的工作机制,明确代表小组不仅要参与中医药议案审议,更要全程跟踪产业发展动态;既要为议案审议提供专业参考,也要为企业纾困、农户增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搭建桥梁。
在小组架构搭建上,州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领头雁”作用: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熊坤赤为组长,统筹协调小组整体工作,确保履职方向与州委重点工作部署同频共振;副主任委员谭斌、州卫健委主任琚兆清为副组长,打通“代表建议”与“部门落实”的沟通渠道;11名成员则按产业链分工,分为“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品牌市场化”“康养融合化”4个专项小组,形成“分工明确、协同联动、闭环管理”的工作格局。
这种“专业小组+专项分工”的模式,既避免了传统代表履职中“泛而不精”的问题,又让代表能够聚焦自身擅长领域,真正实现“懂行的人干专业的事”,为履职筑牢了坚实基础。

二、聚焦议案审议调研,精准谋划产业良策
在《关于加快恩施州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审议过程中,代表小组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效果导向”,将调研工作作为审议工作的支撑,以“脚步丈量”代替“纸上谈兵”,用“一线声音”完善“政策建议”。
为全面掌握全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代表小组制定了“全域覆盖、重点突出”的调研方案:由常委会分管领导及2名核心成员带队,分赴恩施、利川、巴东、鹤峰等县市,深入20余个种植基地、加工企业、康养机构开展“沉浸式”调研。期间,小组累计召开10余次座谈会,邀请药农、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基层干部等120余人次参与。
与此同时,5名成员结合自身行业优势,开展“专项课题调研”:从事中药材流通的成员周锐,重点调研全州中药材批发市场布局与全国集采对接情况;深耕康养产业的成员程昆、熊家喜,专门研究“中医药+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基层医疗代表吴胜玉,则聚焦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与群众健康素养提升。7名成员参加或列席州人大常委会会议,为议案审议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依据和专业见解。
经过3个多月的调研梳理、分析论证,代表小组最终形成《恩施州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报告不仅系统总结了恩施州中医药产业优势,更针对调研发现的“标准化种植、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四大瓶颈,提出了夯实标准化种植底盘、锻造品牌价值内核、延伸精深加工链条、激活科研创新引擎、打造产业发展新业态五大破局路径。
这份凝聚代表智慧的调研报告,得到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州委书记胡超文签批:“此调研报告对产业优势和短板的分析深入,所提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请卫健部门牵头,认真研究转化好调研成果,加快推进华中地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为湖北建设中医药强省贡献恩施力量。”州长夏锡璠也作出批示予以高度肯定。8月14日,恩施州委八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在加快构建具有恩施特色的“3310”现代化产业体系时,明确将生物医药列为500亿级优势产业纳入发展目标。

 三、成员领航产业实践,多点发力赋能发展
在“聚焦支点建设・代表行动”中,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仅是“政策建议者”,更是“产业实践者”,以“领头雁”姿态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助力“华中地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
筑牢种植根基,让“华中药库”长出“致富果”。小组成员、利川市勤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祥云主动担当,牵头实施“大黄标准化种植项目”,建立大黄GAP基地,创办趁鲜切制加工企业,推动制定了大黄种植相关技术规程,成功获得各项专利34项,还创新推行“三提供一回收”(提供良种、技术、农资,回收产品)模式,直接带动3600余户药农增收;小组成员张延敏作为建始县花坪镇政府工作人员,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当地中药材种植户排忧解难,组织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20余场,培训农户800余人次,协调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做优品牌流通,让“恩施药材”走向“大市场”。小组成员、来凤金祈藤茶公司总经理王方主动携手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校,潜心攻关藤茶核心成分提取技术,将黄酮提取率提升至90%,投产年产3万公斤藤茶中药饮片的生产线,助力来凤县荣获“世界藤茶之乡”称号;小组成员、湖北萃精医药公司总经理周锐积极推动“中药材产地加工项目”,协助3家企业成功入选全国中药材集采名单,与全国20余家大型药企、中药材批发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畅通了恩施中药材的销售渠道。
延伸产业链条,让“中医药+”迸发“新活力”。小组成员程昆深度挖掘中医药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潜力,积极推动建始“花硒谷”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成功带动150余家民宿落地运营,创新推出中药膳食疗、中医理疗养生、中药材观光采摘等特色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中医药”的深度融合;小组成员熊家喜在旗下旅游景区精心打造中药材观光园与中医药康养民宿,推出“中药材观光+中医养生体验”旅游线路,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与旅游服务工作,年户均增收3万余元。
提升健康素养,让“中医药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小组成员、恩施慈铭健康管理公司总经理程光凡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融入日常健康体检与健康干预工作中,为近两万名客户建立了中医药健康档案,组织开展社区中医药健康科普活动;小组成员吴胜玉任咸丰县中医院党委书记,牵头优化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丰富传统中医药服务项目,年服务患者超4万人次,同时注重面向群众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宣讲,提升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度与使用率。(作者 曾小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