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甘肃敦煌:为保护传承敦煌文化贡献人大力量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视察时强调,“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甘肃省敦煌市人大常委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始终把保护传承敦煌文化作为人大工作的主攻课题、监督工作的重点议题、代表活动的鲜明主题,以高效能履职推动敦煌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出圈出彩出新,为保护传承敦煌文化贡献人大力量。


聚焦敦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靶向监督”

5月1日,国内首个“交旅融合”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开园,实现了古代邮驿和现代服务区的千年“握手”,标志着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有专业人士认为,“这不仅是展示古代邮驿文化的鲜活窗口,更成为传承丝路文明的重要载体;这不仅是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更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而这个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敦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

肩负保护传承敦煌文化这一历史使命,敦煌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敦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靶向监督”,从市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社会关注热点中确定选题,每年选定1-3件事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议题列入监督计划,通过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集中视察、专题询问等一系列监督“组合拳”,多层次、多渠道推动敦煌市委“文化兴市”战略部署落地见效。

聚焦重点难点,先后对文物保护“一法一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以法治之力护航敦煌文化遗产保护;持续组织人大代表对阳关、玉门关、悬泉置、汉长城、河仓城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等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对调研问题及时梳理汇总、总结提炼,深入剖析原因,最终形成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

市人大代表先后提出制定重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加快推进悬泉置遗址保护利用等建议,助推市政府完成了阳关、汉长城烽燧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协同完成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和悬泉置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启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基地建设,助力推进玉门关遗址保护利用、《乐动敦煌》二期和《又见敦煌》二期等一大批事关敦煌文化长远发展的项目建设落地;通过听取和审议市政府专项报告等形式,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支持市政府每年财政预算500万元设立敦煌研究院人才基金,督促市政府成立敦煌市文物局、敦煌研究院服务中心、玉门关遗址保护所、悬泉置遗址保护所和敦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成非遗传习基地5个、传习所31个,成功打造甘肃省唯一国家级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程项目平台。


用法治力量为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聚力赋能

“现在是学习者,将来就是弘扬者”,看着正在认真投入地学习敦煌舞蹈、进行壁画临摹和汉简书法的学生们,敦煌市西关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段亚丽欣慰地说。

走进西关小学,处处都彰显着敦煌文化的特色。由特色社团、校本课程、主题活动组成的“敦煌文化进校园”课程体系丰富而生动。孩子们通过创作一件件富有敦煌元素的绘画、手工和剪纸作品,感悟敦煌之美,传递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和参与由丝路文化、旅游文化、莫高石窟文化、莫高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课程和莫高研学、非遗进校园等主题活动,真正将敦煌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敦煌市西关小学开展莫高学堂讲解员展示活动


连续获得两届莫高窟“小小讲解员”荣誉称号的五年级学生马文曌对敦煌文化声情并茂的讲解吸引和感染着台下的同学们,“我要努力讲好敦煌故事,宣传家乡美景,做一名敦煌文化传承的小使者”,马文曌表示。

“从2021年开始,我就一直和许多人大代表在市人代会上提出关于让敦煌文化进校园的建议。”正在西关小学义务向学生们传授剪纸技艺的敦煌市人大代表、敦煌剪纸非遗传承人庄生娟说。


敦煌市西关小学剪纸社团正在开展活动


经常深入各学校向学生们讲解敦煌文化,为学校培养“小小讲解员”的敦煌市人大代表、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宣教部主任荣红梅和庄生娟一样,也是让敦煌文化进校园的提议者之一。她认为,“敦煌文化,首先是传承,然后是弘扬”。

传承敦煌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在人大代表的建议下,2022年,敦煌市委、市政府出台方案,对实施敦煌文化进校园进行安排部署。敦煌市教育局坚持从教育教学融入敦煌文化、主题活动丰富敦煌文化、研学实践拓展敦煌文化,校园环境蕴含敦煌文化4个方面全力推进,将敦煌文化全方位融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努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把读敦煌美文、写敦煌书法、诵敦煌诗赋、唱敦煌歌曲、画敦煌壁画、跳敦煌舞蹈、览敦煌圣迹、讲敦煌故事等活动,作为助推“双减”、丰富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敦煌文化传承创新活动已在敦煌校园蔚然成风。近年来,敦煌市2所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6所学校建成甘肃省级特色校园。

为了让好的工作经验和成效得以长期坚持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保障,经过深入的视察调研,2024年12月,敦煌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有效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作出该市在文化建设与发展上的第一个决定——《关于深入推进敦煌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决定》,用法治力量为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聚力赋能,推动敦煌文化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决定明确要求,将敦煌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与德育相融合,将敦煌文化包含的历史地理、天文、数学、中医等与智育相融合,将敦煌文化展现的敦煌乐舞、传统武术等与体育相融合,将敦煌文化体现的壁画、雕塑、书法、音乐、建筑、剪纸等与美育相融合,将敦煌文化中呈现的农耕劳作、敦煌特色饮食制作、刺绣等与劳动教育相融合,让敦煌文化深植于“五育”各环节,贯穿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我们还将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纳入监督计划,预计将于2025年9月听取和审议政府相关工作报告。”敦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富华表示。


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8月14日至15日,敦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候选人贺生荣带队深入实地,对阳关玉门关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详细了解阳关玉门关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进展,在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质量、工程进度、规划布局及功能配套等情况,并提出相关工作要求。


8月14日至15日,敦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候选人贺生荣带队开展了阳关玉门关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情况视察工作


6月25日,敦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富华带队对全市文创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与各文创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敦煌特色文创产品研发、销售等情况。敦煌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跟踪政策落实和项目进展,为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敦煌市人大常委会紧盯“文化之城、艺术之城,会展之都、文创之都和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为主要内容的“两城两都一圈”全国率先目标,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连续三年开展“两城两都一圈”建设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和专项监督,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月4日晚,“抖音落日合唱派对·五四青春场”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激情上演,让这片千年奇观化作青春洋溢的音乐海洋。敦煌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张晓亮也参与其中,但他可不是来单纯感受派对激情的,而是来暗访以求发现问题的。景区超大客流时段网络信号弱、疏导客流指示标识不完善等在张晓亮的认真审示下一一浮现出来。随后,在敦煌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文旅市场整顿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甘肃省旅游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回头看调研中,上述问题被写入调研报告,上报市委,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王彦群签批要求督办并以此进一步完善工作。

在人大代表“以活动聚人气”的建议下,自2023年以来,融合敦煌艺术特色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万人星空演唱会火爆出圈,频登各类媒体热搜,网络传播量超过100亿。与此同时,也有人担心大量人流参与的演唱会会造成景区污染、破坏沙漠形态等问题。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吴三明主任亲自带队进行调研,市委、市政府根据人大的调研报告,提出了预约、降频、换坡等措施,有效预防了上述问题发生。

街头的公共卫生间犹如一个莫高石窟,脚下的井盖上铸刻着精美的九色鹿,飞天、驼铃、宫灯、马灯、藻井等特色路灯,让城市夜景独具特色……“我们从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都深深地感受到敦煌文化的魅力”,许多游客能有这样的评价,得益于敦煌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关于挖掘敦煌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艺术氛围的建议》,持续跟踪监督市政府将敦煌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旅游景区和各类公园广场标识系统等,实现了“一路一灯、一路一品、一街一景”,推动“文化之城、艺术之城”在城市建设中魅力出彩。

授权腾讯、百度、搜狗等60余家企业,创作研发9000余款敦煌文创产品;创新“图书+文创+咖啡”模式的敦煌书局,线下空间集合了2100类2万多部敦煌题材的专业书籍,成为全国首家拥有最多最全敦煌书籍的“纸上窟”;将文创、书咖、研学、印章等现代元素巧妙地融入传统建筑之中,2024年建成的敦煌印局成为体验项目最丰富、印章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敦煌文化新地标……这些成果,和人大代表“推动敦煌元素产品化”的建议息息相关, 呼应了包括敦煌文旅集团董事长王立军在内的许多人大代表对实现璀璨夺目的敦煌文化当代表达的深深期许。“扩大敦煌文化的辐射范围,让敦煌文化走出去”,王立军在敦煌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领衔提出的这条建议,开启了敦煌文旅集团对外合作的新局面。


2024年建成的敦煌印局成为体验项目最丰富、印章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敦煌文化新地标。图为敦煌印局一角


敦煌印局“故乡印”,让游客在这里记录下从家乡到敦煌的“旅程距离”


获敦煌文化贡献奖的敦煌市人大代表、陇原工匠杜永卫不仅把自己对敦煌文化和莫高精神的深刻理解带进了“敦煌人大讲堂”,而且在人代会、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提出的意见建议也都聚焦在传承弘扬敦煌文化上,如将敦煌打造成中外艺术家的心灵驿站、通过完善体制机制给非遗传承人发展创造更大空间等。“我提的许多意见建议,现在都成了市上主抓的项目。”杜永卫说。

今年,在敦煌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策划和大力支持下,杜永卫参与主持的《守望敦煌——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项目》、兰州交通大学“‘敦煌彩塑制作技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研学中心”揭牌、缔结中国彩塑联盟三个大项目都已启动实施,这令他十分兴奋,也对人大常委会工作大加赞赏。“这三个项目既是对敦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敦煌历史文化的开发和保护”,杜永卫说。

让人大代表成为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的主力军。“加大文物遗址保护专业队伍建设和监管措施落实”“在敦煌建设非遗集市”“实施敦煌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发展综合艺术项目”……敦煌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们针对如何进一步保护敦煌文化、赓续中华文脉谋实招、出良策。目前,这些建议在市人大常委会的跟踪督办下,都得到了办理和答复。(记者:张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