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绍兴:构建“人大+审计”协同联动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绍兴市人大强化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联动协同,完善联动协同机制、拓展联动协同项目、创新联动协同方式,基本实现监督计划互通互鉴、监督力量聚合聚力、监督成果共享共用,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深领域、高效率的联动协同新格局。



下好联动协同“一盘棋”

“以往人大和审计部门在开展监督时,我督我的,你审你的,经常出现重复监督、监督盲区等现象。自从去年建立联动协同机制以后,情况大为改观,今年我们‘从头开始’,召开专题协商会,审计部门充分考虑人大监督意见建议,并将其列入审计项目计划。”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董友庆指着2025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建议表说道。

2025年,市人大和审计部门锚定监督主方向,紧紧抓住项目和绩效两个“牛鼻子”,谋在先、立在前,充分磨合会商,双向交换意见,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等人大重点关注和监督议题纳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真正做到了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打造监督场景“嵌入楔”

“场景很重要,为此我们系统梳理了所有监督事项,并对监督事项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切分,原则上都要与审计部门联动协同,不能联动协同的要特别注明理由。”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王文伟介绍。

在“联动协同是原则、独立分散是例外”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梳理出了预决算审查、监督计划会商、重点议题配合等7大类事项,注重整合监督力量,努力形成耦合效应。

比如,在开展预决算草案审查时,人大邀请审计部门全程参与财经委会议、专家评审会、人大代表意见征询会,审计部门到会听取财经委委员、专家和人大代表关于预决算草案意见建议,前置性提出审查意见和审计建议;在人大常委会审议有关议题时,审计部门配合出具相关审计报告或结论。

2025年,市人大继续深挖联动协同监督场景,会同审计部门在全省率先实施财政同级审联合进点,并首次派员参加财政同级审审计组,联动协同监督质效进一步显现。



拧紧监督合力“一股绳”

按照联动协同机制要求,市人大应会同审计部门组成专项督导组,对应改未改、超出整改时限、整改不力等问题进行联合跟踪督查,确保应改尽改、限时整改、整改到位。

2023年,为进一步加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审计部门配合人大执法检查开展了大运河保护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针对专项审计发现的工程所涉文保审批未批先建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高度重视,会同审计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进行专题研究,现场实地踏看,要求统筹平衡好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并全程跟进问题整改情况。

督导组在督导过程中利用人大和审计联动协同监督的政策集成和信息资源,提出可操作的整改措施建议,实现“督”“导”合一。据悉,目前工程涉及大运河段设计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工程进展顺利。


形成监督成果“放大器”

“我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时,经常听到常委会委员反映屡审屡犯问题,这一问题也曾困扰审计部门。但随着联动协同工作的深化,破解屡审屡犯问题的方法多了,路径也宽了。”市审计局局长周巍说。

一方面,审计部门利用职能优势,梳理共性问题、高频问题,以审计提醒函的方式发送给部门,起到提醒点拨的作用;另一方面,市人大会同审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高频问题、屡审屡犯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对涉及制度机制类的,要求追根溯源、举一反三,督促相关部门建章立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杜绝屡审屡犯等现象。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市人大会同审计部门已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完善《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市级部门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市级财政专户资金竞争性存放管理操作规程》等制度机制100余项。

2025年,市人大再次提议将审查监督关口前移,首次以“人大+财政+审计”形式组织开展2026年部门预算编制培训,人大和审计部门分别就近年来预算审查监督和审计监督发现问题作专题讲解,真正起到了“治已病、防未病”的效果。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