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履行职责,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分析报告
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2021年1月25日至29日在贵阳召开。会议期间,人大代表们肩负全省人民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聚焦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
一、代表建议的总体情况
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联名提出议案1件(关于制定《贵州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的议案)、提出建议723件。代表建议数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相比增加99件(表一)。共有350位代表领衔(附议)提出建议,占应出席会议代表总数(588名)的59.52%;平均每位代表提出建议1.23件。代表们严格按照高质量的要求提出建议,充分体现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强烈的责任感。
表一:近年来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建议数量
从建议内容看,经济建设方面,代表提出建议350件、占48.41%;政治建设方面,代表提出建议27件、占3.73%;文化建设方面,代表提出建议35件、占4.84%;社会建设方面,代表提出建议290件、占40.11%;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代表提出建议21件、占2.90%(表二)。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相比,经济建设类建议大幅增加、增加111件,社会建设类建议略有增加,其他类基本持平。
表二:代表建议内容情况
二、代表建议的代表团分布
9个代表团中,提出建议数量位于前列的是毕节市代表团、遵义市代表团、黔东南州代表团,这3个代表团的代表数247人,占全部代表数的42.01%;共提出建议366件,占全部建议数的50.62%。人均提建议数位于前列的是黔东南州代表团、毕节市代表团、铜仁市代表团,平均每位代表提出建议1.63件、1.56件、1.46件(表三)。
1.贵阳市代表团(67名代表)。共提出建议78件、占建议总数的10.79%,平均每位代表提出建议1.16件,共40位代表领衔(附议)提出建议、占代表团代表总数的59.70%;
2.遵义市代表团(89名代表)。共提出建议115件、占建议总数的15.91%,平均每位代表提出建议1.29件,共53位代表领衔(附议)提出建议、占代表团代表总数的59.55%;
3.六盘水市代表团(51名代表)。共提出建议29件、占建议总数的4.01%,平均每位代表提出建议0.57件,共29位代表领衔(附议)提出建议、占代表团代表总数的56.86%;
4.安顺市代表团(49名代表)。共提出建议63件、占建议总数的8.71%,平均每位代表提出建议1.29件,共27位代表领衔(附议)提出建议、占代表团代表总数的55.10%;
5.毕节市代表团(90名代表)。共提出建议140件、占建议总数的19.36%,平均每位代表提出建议1.56件,共56位代表领衔(附议)提出建议、占代表团代表总数的62.22%;
6.铜仁市代表团(56名代表)。共提出建议82件、占建议总数的11.34%,平均每位代表提出建议1.46件,共38位代表领衔(附议)提出建议、占代表团代表总数的67.86%;
7.黔东南州代表团(68名代表)。共提出建议111件、占建议总数的15.35%,平均每位代表提出建议1.63件,共44位代表领衔(附议)提出建议、占代表团代表总数的64.71%;
8.黔南州代表团(56名代表)。共提出建议43件、占建议总数的5.95%,平均每位代表提出建议0.77件,共35位代表领衔(附议)提出建议、占代表团代表总数的62.50%;
9.黔西南州代表团(50名代表)。共提出建议62件、占建议总数的8.58%,平均每位代表提出建议1.24件,共28位代表领衔(附议)提出建议、占代表团代表总数的56.00%。
三、代表建议的承办单位分析
根据《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省人大常委会拟将723件建议按照内容交由80多个省直相关单位及有关市(州)政府研究办理。从承办任务(含主办和会办)情况看,承办数量前十位的单位依次是: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健康委(表四)。
四、代表建议的关注内容分析
从代表建议重点关注的重点内容来看,代表建议聚焦高质量发展,主要集中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投资消费、改革开放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安全稳定、保障改善民生、政府治理能力等十个方面。其中,涉及保障改善民生建议203件、涉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议140件、涉及投资消费建议131件、涉及政府治理能力建议58件、涉及新型工业化建议55件、涉及改革开放创新建议46件、涉及旅游产业化建议43件、涉及生态环境建设建议41件、涉及新型城镇化建议38件、涉及安全稳定建议24件(表五)。
表五:代表建议重点关注的重点内容
1.保障改善民生方面。代表提出建议203件、占建议总数的28.08%。其中,涉及健康、教育、文化等方面建议数量较多。涉及医疗健康建议49件、占24.14%,代表们建议: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完善医保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贵州实际发展大健康产业,加强基层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涉及教育事业发展建议48件、占23.65%,代表们建议:出台支持贵州特色教育学校建设政策,加强幼儿园建设管理,加强中小学教育管理,加大对高校科研支持力度,加强职业教育;涉及民族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建议17件、占8.37%,代表们建议: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文化公园、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支持体育运动场馆建设,支持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此外,代表们还建议:加大就业保障力度,加强困难人员的关爱救助和社会保障,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等等。
2.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代表提出建议140件、占建议总数的19.36%。代表建议集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方面。涉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议47件、占33.57%,代表们建议:加大脱贫攻坚后续扶持力度,健全防返贫监测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保障工作,支持地方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涉及农业产业发展建议42件、占30%,代表们建议:继续加大贵州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支持力度,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土地等配套上给予支持,加强产业链建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抓好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涉及乡村建设建议38件、占27.14%,代表们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加强农村道路的建设和管护,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3.投资消费方面。代表提出建议131件、占建议总数的18.12%。其中,涉及基础设施建、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方面的建议较多。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建议84件、占64.12%,争取铁路项目规划建设方面建议29件,争取公路项目规划建设方面建议42件,争取水利项目规划建设方面建议13件,代表们主要从政策方面请求给予地方支持。在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代表们建议: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抓好招商引资政策的落地落实,继续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搞好服务,抓好园区运转保障要素的供应。
4.政府治理能力方面。代表提出建议58件、占建议总数的8.02%。代表们建议:加强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加强政府公用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加强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等。
5.新型工业化方面。代表提出建议55件、占建议总数的7.61%。代表们建议:统筹抓好产业园区的升级改造,支持地方结合实际设立开发区或产业园区,深挖传统工业产业潜力,做优做强白酒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工业产业链建设,抓好大数据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运用,等等。
6.改革开放创新方面。代表提出建议46件、占建议总数的6.36%。代表们建议:支持贵州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贵州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支持地方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强对外开放口岸等建设,加强现代物流园区等建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培育贵州特色的发展智库,等等。
7.旅游产业化方面。代表提出建议43件、占建议总数的5.95%。代表们建议:支持地方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支持地方申报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乡村旅游示范区等,支持打造红色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公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旅游产业与相关配套产业融合发展,等等。
8.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代表提出建议41件、占建议总数的5.67%。代表们建议:加大环境问题的督促整改力度,健全生态综合补偿机制,加强大气、水、固废等环境治理力度,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力度,推进新型清洁能源建设项目,等等。
9.新型城镇化方面。代表提出建议38件、占建议总数的5.26%。代表们建议:支持实施“强省会”行动,支持做强贵阳、遵义中心城市打造黔中城市群,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城市便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区域城市协同发展,出台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10.安全稳定方面。代表提出建议24件、占建议总数的3.32%。代表们建议:支持地方防范债务和金融风险,抓好疫情防控并持续做好后疫情时代工作,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抓好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加强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安全防范,等等。(作者:田松林 参与:龚莉、何超志、杨筑萍、孙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