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传承红色基因,在现场教学中与历史共振——贵州省第103期人大干部(监察和司法)培训班现场教学侧记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4月14日至16日,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贵州省第103期人大干部(监察和司法)培训班组织学员们赴嘉兴南湖红色教育基地、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诸暨枫桥镇开展党史教育和现场教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员们边学边记、边学边问、边学边思,在回顾历史、回望党史、回顾法治建设、回望发展中奏响了现场教学的最强音。

 

  寻根南湖 “红船精神”指引奋勇前进方向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

  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历史的舞台。4月14日下午,学员们来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以现场教学方式重温了党的光辉历程。

 

  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篇篇翔实的史料,一件件先烈的遗物,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破壁重筑、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让全体学员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一直都在学‘红船精神’,这次实地考察,我更是牢牢地把红船精神刻印在心上了。而且我还打电话给读高中的女儿说,要牢记‘红船精神’,不能忘了我们共产党是从哪里走出来的。”贵阳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办公室三级主任科员童露表示,作为一名党员,要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深刻体会其时代意义,用“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问道枫桥 经验助推法治乡村建设

  4月15日下午,现场教学部分,学员们一行来到“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就如何进行基层治理创新,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实现治理有效开展现场教学,学习“枫桥经验”。

 

  培训班一行首先来到枫源村的为民服务中心,讲解员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介绍了解到,枫源村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之一,该村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创新实施“三上三下”的民主决策制度,全面深化“全科网格”管理服务,利用“5+X”标准化架构设立社会组织,多元化的让群众参与进来,确保基层和群众稳定。服务中心在入口处设有便民服务的硬件设施,从公共法律服务到银行、交通业务办理一应俱全,同时还设有便民服务代办点、综治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心理咨询室等为村民服务的多个综合站点,做到全面覆盖,高效便民,展现其扎实的社会治理工作基础。

 

  “枫桥经验”是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大家认真聆听了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详细介绍,并与讲解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枫桥经验’就是加强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先进典型。”六盘水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胡学华表示,通过现场教学,深入具体的学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她感慨良多,收获良多。

 

  践行初心 在“五四宪法”馆感受法治力量

  “欢迎您来到‘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参观。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杭州西湖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的起草地……”伴随着讲解员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学员们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图文资料前,驻足观看、交流细品,去感受那段光荣岁月的温暖与力量。

  4月16日上午,学员们一行来到杭州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深刻感受“五四宪法”从起草、讨论、通过到实施的全过程。

 

  “陈列馆资料详尽,历史说服力强,教育作用深远。其生动展现党领导人民制定‘五四宪法’的光辉历史。”黔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稠彪说,人大及其常委会担负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实施的法定职责,有责任和义务在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作出表率。今天,在这里再次接受宪法教育,很有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通过参观,学员们纷纷表示,作为人大工作者,要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持续推动宪法的学习贯彻落实,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让宪法意识、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文图: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刘瑶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