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贵定县为生态环境保护组建了专门的人大代表联络站
5月18日,在贵定县生态环境保护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组织下,县人大代表戢红、朱柒金来到了贵定县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转化为惠民设施,两位代表感到十分欣慰。
“医疗废弃器械处置随意,被儿童捡来当玩具,不仅污染环境,还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厨余垃圾和普通垃圾混合在一起,天气一热就发酵散发臭味”,两位代表回忆以前情景。
贵定县人大代表戢红接受采访
贵定县人大代表朱柒金接受采访
为了破解这些长期存在的民生难题,戢红、朱柒金两位代表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餐余垃圾、医疗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的建议”,得到贵定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环保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卫健局等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办理。
经过多方努力,在沿山镇先后建起了日处理规模为50吨餐厨垃圾、4吨地沟油处置项目和日处理规模为1.5吨医疗废物垃圾的集中处置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2月4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明确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对厨余垃圾和医疗废物的处置提出了明确要求。
《贵州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定,“厨余垃圾应当按照规定收集、运输和处置,产生、收集厨余垃圾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厨余垃圾交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疗废物实行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及可追溯的制度”等。
贵定县生态环境保护人大代表联络站此次组织进站履职代表开展重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开展“回头看”调研,看到了代表建议办理成果,也看到了地方法规得到有序落实,全县6镇2街道,餐厨垃圾实现全面推广集中收运和无害化处置,196家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实现全覆盖。
建成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和厨余垃圾处置中心,贵定县在黔南州乃至全省都走在了前列,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此次调研呈现出的内容,记者看到了贵定县生态环境保护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推进生态环保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贵定县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县生态环境保护人大代表联络站副站长卢婕接受采访
时光指针拨回2018年,贵定县人大常委会提出了组建贵定县生态环境保护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下简称联络站)的倡议,全县分布在河流、水库、矿山、园区、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带的39名人大代表积极响应。
专门组建一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这在贵州是第一家。
年初有计划、季度有活动,联络站成立以后,39名人大代表分片区、网格化对全县生态环境敏感地带实行全覆盖巡查监管,适时对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坚持每个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活动。
“我们联络站的进站履职代表,来自于全县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他们最清楚哪个地方是生态环保的薄弱环节,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履职,破坏环境的问题能够被早发现、早反映、早处理,造成的影响小、损失小。”贵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生态环境保护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朱国江说。
居住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斗篷山下的云大模代表,发现境内的贵南高铁某工地工程污水不慎流入河中造成水体污染,导致鱼虾死亡。云大模立即带人翻山越岭顺藤摸瓜,找到污染源后,立即向联络站、环保部门及施工单位联系,及时进行整改,避免污染事件升级。
贵定苗岭主峰之一云雾山下的吴宗恩代表,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农户家中的自来水有异常情况,这引起了他的警觉,通过组织人手查找原因,他发现是附近一家企业的污水流进了饮用水源。吴宗恩马上联系水务部门,督促涉事企业立即整改,涉及的5个村民组近200户村民很快恢复了安全清洁的饮用水。
2018年以来,联络站先后组织代表对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等10余项工作开展视察检查,组织代表开展巡河、巡山等活动10多次,及时反映处理破坏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28件,提出整改意见建议20多条,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落实率达100%。
同时,联络站的39名人大代表在集中视察和日常巡查中,共向相关职能部门提供问题信息50余条,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赞誉,环保、水务、林业、河长办等单位纷纷聘任人大代表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员、信息员。
“通过行业站的建章立制,进站代表的专业优势得到了发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下一步,县人大常委会将结合行业建站的特点,为全县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更好地发挥代表们的作用。”贵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凌毅说。
文图: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吕跃 王敏
视频: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杨猛 陈兵 张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