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点十面”活动 | 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深入开展“看好钱袋子”主题活动及国有资产管理专题调研
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创新开展了“一点十面”活动,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人大实际工作中,聚焦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奋斗征程中推动贵州人大工作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
“一点十面”活动,“一点”就是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和着力点,“十面”就是省人大10个专门委员会根据自身职责定位,各自开展1项主题活动和专题调研,形成省人大常委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按照省人大常委会“一点十面”活动安排部署,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人大财经工作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学促行,出实招、创新招、拿硬招,深入开展“看好钱袋子”主题活动及国有资产管理专题调研。
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一主题一调研”活动的正确方向
在省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财经委、预算工委坚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作为人大财经工作的根本遵循,自觉把人大财经工作放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谋划实施、聚力用劲,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项重点任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等主责主业,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扎实推进改革任务,更好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中彰显人大担当。坚持全省人大财经工作“一盘棋”思想,将开展主题活动和专项调研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通过会议、调研、培训等形式传达到各市州人大常委会和省直有关部门,形成整体合力,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开展主题活动和专题调研。
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推动“一主题一调研”活动取得成效
自“一主题一调研”活动启动以来,财经委、预算工委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抓住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创新监督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监督实效,分党组每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研究、部署、安排和总结,做到“月月有安排、件件有成效”。截止6月,已累计开展相关调研9次,召开各类委员会、座谈会、协调会、专题会、办公会20余次,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一)聚焦重点领域,推进预算审查监督“精准化”。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职能的改革部署,围绕“十四五”时期“一二三四”总体思路,依法对预算开展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督。
一是把牢预算“初审关”。在对2021年预算初审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审查重点向支出预算和财政政策是否合理拓展,推动收入预算编制更加准确,支出结构更加优化,支持方式更加有效,重点支出更有保障。
二是强化重点领域预算执行监督。针对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面临严峻挑战、专项债券项目推进缓慢、统筹发展和防范债务风险措施不够有力等问题和困难,紧扣地方财政运行、基层“三保”、政府债务管理、专项债券使用及重大项目推进、中央直达资金落实情况等重点领域,深入龙里县、余庆县、清镇市、开阳县等地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建议。
三是加强政府专项债券审查。以服务常委会审查批准预算调整为抓手,督促政府完善工作机制,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细化分配方案,科学合理分配、发行、拨付和使用债券资金,防范“资金等项目”“项目等资金”等问题。通过监督,推动政府规范债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实施效果,兜牢民生底线,推动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1-5月,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546.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
(二)打造监督闭环,推进审计整改跟踪监督“规范化”。
开展审计整改跟踪监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已病,防未病”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全国人大、省委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和审计整改监督工作的重要举措,两委发扬“钉钉子”精神,推动跟踪监督常态化。
一是对上年重点督办单位审计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在去年创新建立审计整改跟踪监督工作机制基础上,今年首次对上年度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同时,聚焦省级财政管理、部门预算执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审计内容,对2020年重点督办的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卫健委和绥阳县、晴隆县审计查出突出问题的后续整改情况开展持续跟踪监督调研,着力打造闭环监督工作机制,推动跟踪监督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增强监督合力。邀请审计、财政、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参与各项监督活动,加强工作衔接,提升监督成果运用。通过跟踪监督工作开展,督促审计部门建立完善定期跟踪调度工作机制,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与审计部门信息共享,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监督指导,源头治理,举一反三,共同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经多次跟踪督促,重点督办省直部门整改率达到95%。
(三)“大数据+监督”,推进人大财经监督“智能化”。
按照党中央、全国人大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改革部署,积极建好用好预算联网监督系统。
一是挖掘用好系统一期智能化功能。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建立完善预警指标体系,突出抓好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地方非税收入质量、财政收支预算执行、部门预算执行等动态监督工作,首次实现了系统“一键生成”分析报告功能,积极运用系统为审查监督服务,并印发第一期联网监督分析简报。
二是转变监督手段和方式。实施“线上分析预警,线下精准核实”“台前跑”和“幕后盯”相结合的互动监督,通过月度分析、定期报告反馈的工作运行方式,不断提升监督实效,有效缓解了监督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
三是扎实开展省级系统二期建设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忠亲自部署、亲自率队深入基层对全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开展专题调研,详细了解系统一期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基层意见,召开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明确要求,精心指导系统二期建设,推动全面落实我省联网监督工作的总体部署。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省级一期建设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全省建设进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统筹谋划调研,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化”。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务,是党中央赋予人大的一项新职责,是人大监督职能的重要拓展。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题调研,是按照常委会“一点十面”工作部署,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的重要抓手。
一是聚焦重点,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专项调研。深入龙里、清镇等4个县市,聚焦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人大审议发现问题整改情况、问责机制等开展专项调研,剑指人大监督广度深度不够、监督管理队伍力量较弱水平较低等难点问题,力求取得突破。聚焦9个市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及配套制度建设情况、报告工作及人大监督工作进展情况等开展书面调研,努力推动工作。
二是上下联动,推动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全覆盖。对88个县区市精准摸底,召集尚未建立制度的区县进行座谈督促,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