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生态文明法治论坛 | 沈壮海:用法治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
7月12日下午,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态文明法治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治理”为主题。
本次论坛由武汉大学和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司法厅、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承办。来自国内外的立法工作者、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以及专家和学者应邀出席或以视频形式参会。论坛主席、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沈壮海出席并致辞。
沈壮海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正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在新的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治理事业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融入立法、司法和律师法律服务等生态文明法治的全过程。
沈壮海介绍说,环境法是武汉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成立于1981年的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第一个专门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和研究的机构,于1999年首批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时,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武汉大学立足学科和科研优势,打造立体化“珞珈智库方阵”,围绕国家亟需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搭建智库服务与政策对接的平台,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为维护国家利益、谋划国家战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沈壮海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事关人类繁荣进步的发展问题。如何用法治的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涉及到立法、司法、执法等各个方面,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此次论坛的召开,必将汇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努力达成《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具有重要作用,论坛也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为本次主题论坛成果的业务延伸与后续合作,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律师协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共同签订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尝试构建“多向沟通、协作共赢”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战略合作关系,使论坛成果不断深化,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摄影: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