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仁怀市长岗镇: “石旮旯”里的代表“履职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基层人大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11月5日,人大论坛记者来到仁怀市长岗镇采访。
来到长岗镇蔺田村人大代表联络室,正好遇到长岗镇人大代表、蔺田村党支部书记杨远帮正在接待群众,认真听取、记录群众反映的生活难题。
杨远帮正在接待群众
“进入秋冬干旱季节以来,我们饮用水变得困难起来,希望你们能反映一下,帮助解决我们饮水难题。”
“你说的情况我们都记录了,我会尽快把情况提交给有关部门,不让喝水难住乡亲们。”
……
杨远帮告诉记者,密切联系群众是人大代表的“天然职责”,也是履行代表职责的重要方式,蔺田村把全村的各级人大代表组织起来,排班定期接待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就是要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山高坡陡地不平,石头旮旯路难行”,蔺田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全村耕地面积2852亩,耕地面积不足村域面积的五分之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蔺田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答题。
从人大代表联络室出来,步行十分钟就来到一片群山之间的土地,地里还残留着今年高粱丰收后的秸秆。长岗镇人大代表、蔺田村村民段庆凤坐在犁地拖拉机上,带领十多位群众正在除草、犁地,大家在忙碌中有说有笑。
段庆凤在田间地头接受采访
“我们今年种植高粱获得了丰收,为了不让冬季土地闲置,我们准备松土后种植油菜,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更多致富路。”段庆凤告诉记者,“省人大常委会倡议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要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作为人大代表,我要用实际行动在乡村振兴一线出力。”
长岗镇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高。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长岗镇决定发挥地域优势,在林下经济上做文章,发展中药材种植。
遵义市人大代表、仁怀市堡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克煌抓住机会,在蔺田村种植黄连600余亩,带领当地群众探索“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致富之路。
“依托气候生态、交通区位等资源禀赋,我们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和广大群众的努力下,从石旮旯里走出一条致富路,从石疙瘩上建设起美丽家园,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再到全国文明村的‘三级跳’。”杨远帮说。
蔺田村千年银杏树吸引众多游客
今天的蔺田村,人民安居乐业,乡村和谐美丽,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寨。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20170元,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到2021年底经营性收入300万元、现金积累72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蔺田村依托凉爽的气候、良好的生态,以“旅游+康养+乡村振兴”的思路,发展特色民宿。
人大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蔺田村是长岗镇的一个缩影。
代表加强走访联系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反馈到村,村汇总后反映到镇,由镇协调解决问题,这已经成为长岗镇发挥代表作用的常态。
陈宗亮接受采访
长岗镇人大主席陈宗亮说,长岗镇有仁怀市人大代表10名,镇人大代表62名,通过在镇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村设立人大代表联络室,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代表小组,明确召集人,定期组织开展履职活动,大大增强了代表履职的效率和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利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络室等平台,先组织代表学习领悟大会精神,再经由代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打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后一公里’。”陈宗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