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捐赠——省人大外侨委联系香港爱心人士捐资修路记
8月30日,暑未消、秋已至。
往日平静的正安县土坪镇安家村,村委会门前热闹非凡。香港爱心人士李彦霖及对口帮扶正安县的贵州省人大及遵义市、正安县三级人大领导、土坪镇班子成员和安家村父老乡亲像过年一样,喜气洋洋地齐聚村委会会议室。该村的乡村道路建设公益捐赠活动正在进行中……
捐赠活动中,香港胤源家族办公室家办业务合伙人李彦霖个人向该村捐赠资金14万余元,用于完善安家村三台组交通基础设施,以打通群众出行和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交通闭塞 群众急盼解决出行难
此次受赠的安家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土坪镇西北部,距县城53公里,囿于群山环抱的闭塞区位,发展一直比较乏力。2016年,村子被确定为县级贫困村,安家村党建监督员吕建勇记得:全村1223户561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21户1005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是当地出了名的“空壳村”。
而位于安家村位置最边远的三台组则是推动乡村振兴最难啃的“硬骨头”。据了解,安家村三台组山高坡陡、海拔落差大,地形地貌复杂,修建道路成本高,交通一直是制约该组经济发展的瓶颈,不仅影响了群众生活出行,也影响到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孙书记,我们这里交通太闭塞了,辣椒运不出去、水果也运不出去,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你帮忙解决哈嘛!”。由省人大派驻安家村担任第一书记不久的孙训平第一次参加三台组的群众会,群众就给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诉求。
修路,需要大量资金。可是不仅村里没钱,各级政府财政都很紧张,指望财政拨款修路几乎不可能。孙训平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成了村民的最大指望。
背靠机关 积极争取对口部门支持
“要充分发挥你们背靠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李三旗在驻村工作队出征仪式上的动员讲话言犹在耳。想起临行前机关领导的殷殷嘱托,孙训平及时收集汇总群众意见并积极向对口联系的省人大外事侨务委员会争取支持。
省人大外事侨务委员会是负责推动外事和侨务工作的省人大机构。按照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双联双促”活动安排,负责帮助联系安家村。开展“双联双促”活动一年多来,省人大外事侨务委员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资源,充分借助侨商力量开展捐资助学、帮扶困难户等活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了力量。
但修路资金需求量大,在当下各级财政都很紧张的情况下,正常争取交通项目显然困难重重。当省人大外事侨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委员马宁得知安家村群众期盼多年的组内道路还没贯通时,斩钉截铁的说了一句“我来想办法”。
正是这一看似简单的回复给了三台组群众希望。马宁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资源,主动联系对接后来捐资修路的香港爱心人士李彦霖女士,并将村里的情况、群众的诉求告诉对方,当即取得了李彦霖女士的积极回应。
情系山区 香港同胞慷慨解囊捐资修路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在“一国两制”方针下,香港与内地风雨同舟、血脉相连、携手并进,香港同胞不但在天灾时倾囊相助,平时也通过涓涓细流的方式扶助内地相关群体,其中既有大型慈善机构,更有普通市民的身影,香港李彦霖女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据悉,李彦霖女士一直热心公益,在自己事业日益壮大的同时,她不忘回馈社会,多年来一直关心关注内地发展,多次捐款捐物支援内地建设。而为了促成此次捐赠,李彦霖女士在自身工作很繁忙的情况下,克服了疫情带来的不便,主动前往福州集中隔离10天,并辗转贵阳、遵义等多地,才抵达安家村开展捐赠活动。
在捐赠仪式上,捐赠人李彦霖女士接过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三旗颁发的《捐赠证书》,并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她说:“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尽我所能帮助内地的山区农村建设,为祖国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我的绵薄之力。这两年来,由于疫情的阻隔,香港和内地交流受到很大影响,今天,在省人大外侨委的对接协调下,我来到安家村,为乡村道路建设献出我的一份爱心,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我的能力有限,仅尽绵薄之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大家共同出力,把安家村建设得一天比一天好。”
省人大外侨委主任委员肖向阳要求,要用好此次捐赠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切实用于解决三台组组内道路建设上,解决好群众出行和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要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为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基础。要因地制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作者: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派驻正安县驻村工作队 孙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