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为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举办专题培训班
1月5日至9日,铜仁市2018年第2期地方立法工作专题培训班在武汉大学举办,全市涉及立法工作的人大干部和市直部门相关人员共71人参加了学习。开班仪式上,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彭启智致欢迎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熊光奎作了动员讲话。
办班:根据立法需要安排专题培训
立法工作者是立法工作的基础,立法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法水平和质量。自2015年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铜仁市人大常委会探索立法新思路,创新立法新机制,坚持以培养立法队伍、保证立法质量为出发点,主动作为,牵头开展相关法规调研、起草、论证等工作,已先后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两部法规,有力推动了法治铜仁建设。在两部《条例》的精细化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队伍得到了锻炼。但是,人大立法队伍还不能适应立法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部门缺少起草法规草案的法律专业人才,今年被抽来参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起草的5名工作人员中,法律科班出身的仅1人。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确定明年初全面启动五年立法规划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加强立法工作队伍的培训显得非常迫切。
自今年9月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便着手酝酿培训方案,与武汉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反复对接、协商授课老师、内容等有关事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达新专门听取法工委培训工作汇报,并提出要求;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熊光奎亲自对学习班方案和课程安排进行了审核把关。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周密的组织下,从策划到实施各环节高速优质运转,为学员们集中精力学习创造了条件和环境,为学员们的交通、食宿、安全等提供了保障。
学习:像海绵一样吸收养分
《〈立法法〉实施相关重大问题研究》《人大主导立法的体制机制保障》《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法》《历史文化保护的立法问题》……
翻开《学员手册》,学员、市环保局评估中心工程师冉光普注意到,这次培训内容除了安排上述法律课外,还安排了《领导干部如何成为一名解决棘手问题的高手》《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2节课。“课程这样安排很合理”,冉光普认为,不但法律课很接地气,另外两节课也可促进法治思维。
“这些课程对民族自治县的立法工作很有指导意义”,学员、玉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长锦说,以前对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体会不深,通过这次学习,相信对立法的程序会把握更精准,对执法检查会有所帮助。
学员们坚持集中精力学习,像海绵一样努力地吸收养分。他们每天提前走进教室,上课时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中途没有人随意走动和逃课,保持了良好的学风。学员不时向老师提问,课间时间主动向老师请教,尽可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压榨”出老师的知识和经验。
除了坐在教室教学外,学习班还安排了2节移动课堂开拓学员的眼界,一个是跟随习主席脚步,探寻楚文化;一个是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转化:及时将学习结果运用到工作上
“这次学习有几个好”,自始至终参加学习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艳阳说,老师讲得好,课程设置好,校园环境好,这次学习既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履职能力,还加强了沟通联谊。
学习结束后,学员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胡弘弘讲的课给我印象最深”,学员、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任晓霞与学员交流时说,胡教授列举武汉在制定一部地方法规时,对禁止市民在车厢内吃热干面的条款不是简单地挂到网上征求意见,而是动员全体市民讨论了三个月,法规出台后市民都普遍自觉遵守。这一立法措施对今后立法工作会有很好的启示。
对胡教授的授课,学员、锦江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清也深有同感,认为讲得系统、生动。刘清还认为这次培训的几位老师都讲得很好,总的符合铜仁的立法需求。多次参与市人大立法工作的他,以前对地方立法工作看法实际比较保守,以为有了上位法,地方立法尽量就不用搞。通过这次培训,他对立法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地方立法的位置、作用有所了解,领会到地方立法在和上位法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创新、尝试,地方法规能有特色。
学员、市文化局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彭钟亮则认为《历史文化保护的立法问题》这一课讲得太好了,对历史文化保护立法很有帮助。下一步,他们将邀请授课老师蔡武进来铜仁讲课,以此唤醒更多的人来保护铜仁的历史文化。
学以致用。学习期间,熊光奎分别召集饮用水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立法人员开会,研究部署下步立法工作,还安排区县配合人大开展立法调研。
刚回单位,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环资委就立即下发饮用水保护立法调研通知,各区县也按照安排先行启动了调研。全市各级人大行进在立法的道路上,吹响了再次出发的“集结号”……(张前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