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各级人大监督下,安顺市13个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截污纳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补给……近年来,安顺市多种措施开展13个黑臭水体治理,主要涉及安顺贯城河干流部分河段及其3条支流(西支流、南支流和挑水河支流)部分河段,河道长度约17.6公里。截止目前,在安顺各级人大机关、代表的监督下,安顺已基本完成13个黑臭水体治理,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安顺贯城河南支流整治后

  在治理过程中,安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贡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猛舟、罗晓红、梅世松、张骊龙、冯朝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成刚等多次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开展调研,市、县(区)部分人大代表积极监督两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全过程,沿河环境群众参与度、认可度有了很大提升。

 

  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黑臭水体治理情况专题询问会

  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黑臭水体治理情况专题询问会,在会上,该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围绕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直面矛盾,开诚布公、实事求是,针对有关问题进行追踪询问,营造了“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

 

  针对暗渠治理,实行探测(走向)、开孔、清淤、布管、截污“五步工作法”

  7月盛夏,记者来到位于安顺市经开区的龙井村,清澈见底的安顺贯城河南支流从村庄穿行而过,河道两侧装上了大理石护栏,两旁的波斯菊随风荡漾,呈现出水畅、河清、景美的景象。

  在河道旁,前几日的连续强降水后,村民正自发组织清理河道内的大石块,畅通水流。

  如今,“自政府开展治理以来,环境变好了,大家比以前更爱护河道卫生了,都主动参与到河道整治中来。”家住龙井村20多年的罗启秀说,几个月前,他们门前的贯城河南支流不能称为“河”,只能算是一条臭气熏天的臭水沟。

  长期以来,贯城河南支流从龙井村穿村而过,这里曾是当地有名的城中村、棚户区,沿线的300多栋居民自建房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引入河道,河道两旁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城市市容市貌。

  今年2月中旬,安顺市找准该黑臭水体的“病根”着手解决,“一河一对策”,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整治对策,综合应用“截污控源”、“内源治理”、“活水保质”、“生态修复”等措施。

 

  安顺中西医结合医院整治项目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林牧水局局长郑兴国介绍,针对城河西支流所流经的龙井山村等地区,由于被高层楼房覆盖,暗渠覆盖面大,有的地方几十年来河道淤泥未得到及时清理,内源污染问题严重。

  龙井村贯城河南支流黑臭水体的源头主要来源于群众的生活污水排放,雨水、污水未经过分流,直排入河。首先第一步是实行截污分流。

  现场施工人员介绍,针对暗渠部分施工难度大,项目主要采取施工量小、施工速度快的“五步工作法”进行,即:探测(走向)、开孔、清淤、布管、截污。

 

  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罗晓红调研黑臭水体

  “我们利用水下雷达探测仪,探测出暗渠走向后,细化方案,避开人流密集处,实施打孔,再进行清淤,可谓是一场‘地道战’。”郑兴国说。

  暗渠清淤截污完成后,项目通过新建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将周边群众自建房的生活污水管道接入沿河截污管网,最后,统一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完成了雨污分流。

  同时,针对项目实行景观提升。对贯城河南支流排水渠道两侧新建绿化带680米,新建绿化带沿石323米;新建挡墙96米,完成道路修缮1500平方米,新建渠道护栏490米,惠及龙井村周边沿线地区群众上千户。

  如今,不止是贯城河南支流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整治,安顺其他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也在全面快速推进中,惠及广大民生。目前,该市已累计投入了约5.67亿元开展黑臭水体治理,13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经每月一次,对已治理完成的黑臭水体进行水质检测,水质检测结果均为非黑臭。

  黑臭水体治理在治更在管。安顺市在加大黑臭水体水质监测力度的同时,按要求完善落实奖惩机制、排水排污许可制度、私搭乱接溯源执法机制、用地保障机制、监督举报机制等长效机制,确保长“制”久清。

  去年5月,在全国黑臭水体示范城市竞争性评选中,安顺市成功获批了国家2019年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并争取到国家4亿元资金支持。

  赵贡桥表示 近年来,安顺市人民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按照贵州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创新工作举措,在全市范围内积极营造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作的强大声势和良好氛围。

 

  接下来,安顺市将继续用好询问成果,加大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询问问题的跟踪督办力度,以一抓到底、抓铁有痕的精神和韧劲,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我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消除目标,切实推动当地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不断向纵深开展,更好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河水清澈,鱼虾重现。如今,在安顺,昔日的黑臭水体摇身一变,一条条河流重焕生机,还家园水清岸美。(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金秋时)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