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人大多措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走深走实
福泉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聚焦全市重点工作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三个保障”,注重“三个结合”,抓实“五项行动”,强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走深走实。
强化组织、发动、平台“三个保障”
成立了常委会主任任组长的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人大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市乡两级领导小组坚持高位推动、常态化调度,着力强化活动的统筹协调,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新一届市乡人代会闭幕式后,立即对主题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和宣传动员。及时制定下发了开展主题活动的工作方案,先后召开动员部署和工作推进会10次,发放活动倡议书600余份,进一步扩大了人大代表的参与率和覆盖面。
不断深化代表联络站(室)建设,先后在牛场双龙、道坪罗尾塘工业园区,陆坪高效农业综合体、众创合作社等新建功能型代表联络室8个,号召人大代表开展进企业、进村居、进农户,问需求、问难题、问民生、问发展的“三进四问”活动。新建的8个功能型代表联络室吸纳人大代表75名,走访企业及合作社51家、收集意见建议67件。
通过建议转交办和督办,为企业调解矛盾纠纷233起、推荐用工950名。并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级专业人大代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代表进基地参加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项目支持。凤山镇葛洞村实践基地组建后,组织开展技能培训2次,争取项目资金110万元,示范作用逐步显现。同时,强化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为聚焦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抢抓全省首批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契机,强化市司法局、金山街道、道坪镇谷龙村列等6个基层立法联系示范点建设,组织对《贵州省乌江保护条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刺梨产业发展条例》等9个立法草案,召开立法征求意见会28场次,征求到修改意见建议34条,梳理上报19条。
注重提升、推动、创新“三个结合”
注重将主题活动与提升人大工作水平相结合,明确任务到具体责任委室,把“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作为转变人大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质效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从年初工作计划、专题调研议题征求入手,紧密结合主题活动方案,细化措施,强化落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行动、年末有反馈。
注重将主题活动与推动代表依法履职相结合,把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与闭会期间代表依法履职统筹谋划和推动,建立组织发动、业务培训、督查指导、激励评优、管理监督等机制,不断增强活动实效。先后修订完善闭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活动办法、人大代表联系选区和群众等9项制度,为代表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人大依法监督更贴近发展实际、更反映人民意愿。
注重将主题活动与创新人大工作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全市工作中心大局,找准人大工作与服务改革发展的结合点,凝聚起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2022年,将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作列为改革创新项目,在金山街道进行试点后向全市进行推广。试点工作中,通过召开选民代表议事会议,从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得出的13件民主实事候选项目中,投票选出10件。由选民代表对办理过程进行跟踪督办、办理结束后进行评议,变民生实事“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努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抓实能力提升、检查监督、视察促进、调研献策、示范引领“五项行动”
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讲座、外出交流学习等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及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领会中央、省委、州委、市委关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广泛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市乡两级人大共组织开展代表培训10期,培训代表685人次。坚持为代表订阅《中国人大》《人大论坛》及《新时代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知识新编》等书籍,向代表寄送《福泉市人大常委会公报》,保障代表知情知政。充分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优势,坚持邀请人大代表列席相关会议、参加有关活动。先后组织代表参与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1个,对3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询问1次,作出决议1份,发出审议意见9份,提出审议意见33条,参与新能源材料、政法机关服务企业、粮食安全生产等5个专题调研,提出建议21条。邀请各级人大代表85人参加各类会议和活动,充分发挥了代表作用。同时,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包保服务重大项目28个、联系服务企业20家、联系学校7家、信访包案9件,分别选派9名人大干部驻企任特派员、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到重大项目指挥部开展协调工作等,做到市委有要求、人民有期盼、人大有行动。
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主动作为,代表风采不断展示,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州人大代表袁怀龙,整合务工返乡人力资源发展手套加工车间,解决了留守妇女就业难题,还筹资85万元建设润安食品厂,带动群众就业,使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15万元;州、市人大代表杨旋,依托自己建立的生猪养殖场,带动周边近500户农户种植菊苣2000多亩,户均增收达2500元。(供稿:福泉市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委 杨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