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大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这里的基层人大有实招
近年来,石阡县花桥镇人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人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执行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围绕牢记“一个中心”、坚持“两项原则”、打造“三个平台”、行动在“四个一线”、实现“五个好”的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规范服务堡垒,提升履职水平,高效规范运行,发挥积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奋力开创了花桥镇人大工作新局面。
优化空间布局 规范服务堡垒
石阡县花桥镇结合联系群众就近、联络选民集中的特点,进一步优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室的空间布局,健全制度机制,规配强代表队伍,范建设阵地,为各级人大代表更好联系群众筑牢了战斗堡垒。
深入调研,空间布局着力“聚”。始终把人大联络站点作为联系群众、联络选民、联心服务的平台载体,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具体举措和重要抓手。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结合镇56名人大代表的分布情况,在镇政府设立人大代表联络中心1个,分别规范化建成北坪片区、冷水坝片区、花桥片区、梁家屯片区、朝阳片区等5个人大代表联络室,为更好畅通代表服务、代表交流、代表履职筑牢了堡垒。
健全机制,规划建设突出“全”。以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设置代表议事厅、选民接待室、代表阅览室、代表档案室,为人大代表更近服务群众、更好发挥作用提供了便利。建立健全代表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及时把乡镇人大干部办公室相关制度、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相关制度、村人大代表联络室相关制度等分别上墙,使为站点运行更加规范、作用发挥更加积极,各级人大代表服务群众更加精细,代表履职更加高效,活动开展更加有序。
配强队伍,人才资源彰显“特”。配齐人大主席、人大副主席、人大秘书等全镇人大“中枢”,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全镇人大各项工作,更好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带头作用。在5个片区的人大代表中分别选任有一定履职能力、热心代表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人大代表作为为联络室的组长、副组长、联络员,协调负责本片区人大代表活动开展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为人大代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协调处置、服务群众提供了人才保障。
提升履职水平 高效规范运行
花桥镇创新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优势作用,倾力打造三个服务平台,扎实开展三项活动,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打造“三个平台”,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以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为依托,畅通群众、代表同镇人大的联系沟通渠道,在及时收集整理信息的同时,为全面展现代表风采拓展渠道。以代表接待服务站为载体,补齐群众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无法正常反映正当诉求的短板。以代表议事厅为平台,组织集中开展学习培训,让代表参与到党政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的监督和建议中来。2022年,收集建议42条,现场解决、解释答复21条,转部门办理23条,答复23条,答复率100%,办结19条。
开展“三项活动”,开通代表服务“直通车”。把每周三天确定为镇联络站代表接待选民日,农历每月的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作为片区联络室代表接待选民日;每季度组织代表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培训,时间2课时;每季度组织镇人大代表围绕阶段热点焦点开展一一次走访调研。2022年,镇代表接待选民日接待群众200余人次,宣传政策200余人次;集中学习培训3次;集中深入调研走访群众3次。
积极“建言献策”,激活党政决策“源头水”。镇人大代表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堵点、痛点开展视察调研,组织广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站所、村组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呼声,广泛听取群众在特色产业发展、民生项目完善、特色人才引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为代表提出高质量方案、党政科学决策注入源头活水。2022年,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3次,收集代表建议10条,议案办理10条。
积极发挥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镇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协调作示、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中躬身示范、主动作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发挥监督作用,引导乡风文明。广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员”、安全“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群众工作“接待员”、政策“宣传员”作用,创新运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全力打造开放式民意窗口,收集群众的呼声和民意23条,组织辖区内重点关注群体召开群众会50余场次,开展乡风文明宣传45场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宣传80场次,文明乡风社会氛围全面形成。
发挥协调作用,为民排忧解难。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路灯损坏和下水道堵塞问题,一直影响着搬迁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代表专题询问会得到妥善解决。水尾村400多亩经果林因不通产业路,该镇人大通过走访调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申报实施了产业硬化路项目,目前水尾村已有两条硬化产业路,解决了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
发挥引领作用,助力产业振兴。驻阡省、县人大代表梁世金,以村级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载体,流转土地1200亩,推广运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种植金丝楠木50万株、高粱300亩、大豆及玉米300亩,就近带动群众就业150人次,助力农户年收入增加1000元。镇人大代表郭娅,采取“专业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带头开办生猪养殖场,带动周边50多人就近就业,每年助农增收500元。镇人大代表以实干精神,在乡村振兴中主动担当作为,用心用情帮助群众鼓足钱袋子、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