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铜仁市万山区人大:创新“代表有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万山区人大常委会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履职载体,创新推行“代表有约”共建、共商、共享民意表达机制,着力解决代表联络站运行效率低、“双联”机制不健全、代表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畅通群众反映问题利益诉求双向渠道,让群众在参政议政中感受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022年以来,开展“代表有约”50余期,接访群众600余人次,推动解决问题130余个,办结率达100%。


共建“代表有约”平台,双向联系更加紧密

围绕制度建。认真贯彻《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施意见》,突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职责发挥,规范设置常委会3个综合办事机构和7个人大专委会,设立代表联络中心和信息中心。加强统筹统揽,明确“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抓到底,指导各乡镇(街道)人大(工委)制定“代表有约”议事规则、办事流程等10余项,做到制度上墙、职责入心、执行落地。

节约场地建。紧扣便民利民为民服务原则,推动“硬件+软件”条件成熟、地域相近的人大代表联络站、信访调解室、志愿服务站紧密融合、互动发展,缓解办公用房紧张,节省建设资金,让“一站式服务”深入人心、赢得民心。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代表有约”窗口,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打通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最后一米”。

整合人员建。打造由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牵头、人大领导主抓、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参与,治安、民政、团委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的工作队伍,积极发挥各方专业专长,大力推行上门服务、暖心服务、代办服务,促进“代表有约”载体和形式不断丰富,民主路径和渠道不断拓宽,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落地见效。目前,“代表有约”开展对话洽谈50余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0余条次,源源不断把“问题清单”变为“民情订单”。


共商“代表有约”诉求,参政议政更加具体

推行“坐班”商。针对群众白天忙于经商务工、晚上习惯扎堆儿话家常现状,督促各乡镇(街道)人大(工委)牵头当好组织员,根据代表资历、阅历等合理安排或推荐为召集人,排出议事时间表,落实驻点接访制度,将办公从室内搬到户外,实现代表接访从“走读”到“坐班”转变、代表监督从“参与”到“主导”转变、代表答复从“纸上”到“线下”转变,近距离接地气体恤民情、反映民意。目前,召开议事院坝会70余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并解决问题130余件。

创新“约见”商。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平台,每个月围绕群众关注度高的文明创建、物业管理、噪音污染等确定“一个主题”,提前发布公告,有序组织“两场对话”,上半月由各乡镇(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辖区人大代表约见群众,听取意见、诉求、建议,及时梳理转交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研究办理;下半月由各乡镇(街道)人大(工委)、人大代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约见群众,对反映问题办理情况进行答复和解释。目前,开展“代表有约”活动40余场次,已办理各类民生实事90余件次,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

聚焦“重点”商。聚焦重点人群、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和涉及面广、牵扯利益多、依靠单个部门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组织召开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联席会议,认真商讨办理方案,研究解决对策,并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对收集的问题逐一整理和分解,明确办理牵头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需要联合多个部门进行办理的问题,由乡镇(街道)人大(工委)上报区人大常委会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对群众关心关注但区内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以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方式向省、市人大提出,并跟踪问题办理落实,形成民生实事闭环管理。目前,将重点事项以代表建议方式提出20余件次。


共享“代表有约”成效,民主监督更加有力

工作成效由代表“说了算”。创新“一约四会”、“侗乡夜话”等服务模式,组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和法律专家参与议事协商、政策讲解、调研座谈等活动,对“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不同阶段进行对话评估,又兼顾对人大常委会任命工作人员的任后监督,并开展满意度测评,工作成效“好不好”由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说了算”。万山镇搭建“一约四会”(即制定居民公约,发挥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作用)架构,实现社区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促进社区治理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深得代表一致好评。

办理成效由代表“说了算”。坚持将“代表有约”收集转交的问题作为重点内容,实行区委领导领衔督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区人大各专委会跟踪督办机制。结合反馈问题完成进度和时限,每年6月至10月组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对“一府一委两院”办理情况开展集中视察,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高位调度推动、高质量办结,办理成效“满意不满意”由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说了算”。谢桥街道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结合“早集市、晚夜市”方式,以治促管、治管结合,打造“农村菜·谢桥买”品牌,有效解决流动摊贩“打游击”,告别市容市貌“脏乱差”。

履职成效由选民“说了算”。坚持人大代表交“答卷”,选民来“评卷”,将人大代表履职贡献和作用发挥实行量化考核,每年年底安排3至5名不同领域的人大代表向区人大常委会、向选区选民“双述职”活动,由常委会组成人员、群众代表、选民对代表参与“代表有约”履职活动、模范带头作用等逐项进行评定,评价结果作为评选优秀代表、推荐代表连任人选的重要依据,人大代表履职“好不好”由选区选民“说了算”。大坪乡人大代表利用“小板凳”议事会形式,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形成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板凳作风”,群众认可度、满意率显著提升。2022年以来,全区共组织26名人大代表到选区述职,测评结果均为满意,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作者 | 刘中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