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人大:四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增亮色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贵州省乡村振兴一类帮扶重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全县当前及今后两年的中心工作任务。换届以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乡村振兴中找准职责定位,展现应有作为,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进行专题询问、参与中心服务中心四项举措全力助推全县乡村振兴增亮色。
听取和审议产业类专项工作报告,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紧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牛鼻子”,先后听取和审议自治县人民政府乡村振兴500万元以上项目实施情况专项工作报告、牛羊产业发展专项工作报告、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工作、家庭农场培育发展情况专项工作报告等产业发展工作专项报告。每次听取报告前,均要组建调研组深入部门和乡镇,深入项目实施点,听取基层干部、人大代表、市场主体和产业所在地群众的意见建议,详细了解相关产业、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后供常委会审议相关议题作参考。常委会上,围绕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结合常委会调研组调研报告,组成人员积极发言,认真审议,摆事实,讲道理,就如何选择产业、培训人才、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大量意见建议,得到了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推动了全县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全县2023年上半年第一产业产值跃居铜仁全市前列,产业发展提速升质,成效明显。
开展执法检查和调研,提升乡村振兴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本法律依据,法律法规实施得好,乡村振兴必然抓得好抓得实。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将对两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执法检查列入常委会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组建常委会分管副主任任组长的执法检查组,于2022年5月中下旬,深入部门和乡镇(街道),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贯彻实施进行了执法检查,形成执法检查报告经常委会会议审议后转交县政府及工作部门研究办理。为持续跟踪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情况,2023年10月中下旬,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又组建工作调研组,对《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并在自治县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贯彻情况报告,结合调研组的报告,会议要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加强对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的学习和贯彻执行,在规划与建设、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发展、农民普遍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此外,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还开展了《贵州省粮食安全条例》和《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等涉及乡村振兴类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形成了执法检查报告交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办理。通过执法检查,督促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加强乡村振兴系列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运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开展农村饮水工作“三问一评”,着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这是沿河自然环境生动写照。农村饮水保障成果巩固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心系民生,关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针对2022年出现的几十年难遇的干旱天气导致有的地方水源枯竭,农村饮水保障能力受到一定影响的情况,在2022年开展《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将对自治县水务部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列为常委会2023年度“三问一评”重点监督内容进行全过程监督。在3月29日召开的年初问安排启动会上,常委会要求县水务局要结合人大调研收集各乡镇(街道)提供的资料,对农村饮水保障情况进行全面核实,逐乡逐村、逐个自然寨列出问题清单,弄清楚改造什么、怎么改,把责任分解到干部和技术人员,实行专班制推进,明确由谁改。要按照年底完成任务、列出每项工作完成的时限,倒排工期,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在7月21日召开的年中问进度工作会议上,听取了县水务局负责人农村饮水提质改造项目实施情况,结合常委会调研组调研情况,常委会要求县水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饮水项目新建、提质改造工程勘察设计和建设管理,要要切实加强施工组织,加快施工进度。要统筹协调矛盾纠纷化解,全力营造良好施工环境。要强化各种要素保障,最大力度为项目建设纾困解难。要继续动态排查。要坚持以问题、目标、结果为导向,紧盯饮水安全底线任务补短板,形成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饮水管护机制。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村规民约等,解决农村饮水等突出问题,保证农村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常委会还将开展年终问成效监督,第三次听取和审议水务部门农村饮水保障工作情况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向县委汇报,作为县委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着力推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持续巩固提升。
鼓励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投身一线,参与中心服务中心展现乡村振兴新担当新作为。出台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贯彻执行<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决议>的决定》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在全县组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巩固衔接工作的通知》,鼓励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投身乡村振兴一线,通过“五联五增”(在产业信息上联享,做共同发展“促进员”为产业振兴“增推力;在人才资源上联络,做素质提升“帮教员”,为人才振兴“增内力;在文化生活上联动.做文明乡风宣传员”为文化振兴“增动力;在生态家园上联护,做环境治理监督员”,为生态振兴“增潜力;在组织培育上联建,做政策落地“护航员”为组织振兴“增合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出人大贡献。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定和有关工作要求。有的领衔兴办产业,驻沙子街道县人大代表黎巧飞利用自己从事电商产业掌握销售渠道的优势,将农户散种失管的400多亩空心李果园集中流转,通过科学管理经营,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同时,带动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和就业务工实现增收100余万元。客田镇90后青年、县人大代表黄小康,利用在大学期间学习掌握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成立产业发展公司,在县内客田、淇滩、谯家等地发展鸡枞菌、羊肚菌等食用菌,2023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同时产业用工10000人次,带动群众增收80余万元。有的立足本职岗位,认真扎实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客田镇人大代表田金和,立足乡镇水务站站长岗位,长期奋战在偏远乡村一线,一年难回家几次,为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县人大代表张羽蓉长期执教乡村,服务乡村,默默工作、任劳任怨,先后获得市县两级教育机构表扬。常委会领导和机关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走进乡镇和村,通过联系指导、结对帮扶,送知识、送技能、送政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帮扶乡镇、帮扶村、帮扶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展现乡村振兴新担当新作为,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供稿:沿河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