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人大:四强化一聚焦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锦屏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着力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聚集人大之力,汇聚人大之智,出实招、务实功,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强化学习,工作本领有提升
坚持理论学习,提升能力素质。以“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在学思践悟中夯实理论功底、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工作本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和考察贵州重要讲话、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握好、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人大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实际成效。
坚持学业务提升业务能力。围绕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履职所需,认真学习乡村振兴促进法、环境保护法、种子法、耕地保护法等涉农法律法规,做到学用结合,增强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促进依法履职。同时利用学习强国、《人大论坛》、贵州人大新媒体,加强对人大业务知识和“三农”工作知识的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眼界视野,增强履职本领,提高推动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强化监督,督政行权提质效
锦屏县坚持“听”与“议”、“查”与“评”、“学”与“办”六字决,找准切入点,直指三农业工作的堵点、难点,依法开展执法检查、部门评议和专项监督、专题询问,“依法、有效、正确”六字贯穿于涉农监督全过程,着力解决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为、难点、堵点。注重选好监督议题,把好人大监督“头道工序”。将涉农代表建议、群众反映意见作为确定监督议题的基础,积极吸纳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确保人大涉农监督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服务民生。注重增强监督刚性,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衡量监督效果的重要标准,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专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持续开展工作监督,深挖堵点和难点,认真研判,提出审议意见,跟踪督促问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注重追踪问效,通过跨年度接力抓、多手段结合抓,打好监督组合拳,形成叠加效应。专题审议扶贫项目资产情况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报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报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报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等涉农工作报告,专题询问农村垃圾收运工作,对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州生态环境局锦屏分局等部门开展了工作评议,不断提升涉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和服务质效。通过执法检查、部门评议、专项监督和专题询问,切实解决了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群众的“呼声”变“掌声”,推动群众之盼变群众之赞。
强化调研,服务大局增实效
聚焦县委关心、群众关切、工作关联,在“研”上下功夫,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破解难题新题。紧扣“三农”工作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聚焦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点对点的专题调研,深入基层访实情、察民意、听民声,真正通过调研解决实际问题,用扎实的调研成果推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上水平。截至目前,围绕锦屏县低效扶贫资产盘活、锦屏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锦屏生态鹅产业发展和锦屏县特色农业产业、“两清两改两治理”等专题开展调研,为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建务实之言、献兴农之策。
聚焦富在农家,助推产业发展
锦屏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在监督中参与、在参与中监督,积极推动种养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油茶、山核桃、中药材、果蔬、生态畜禽、生态渔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做足土特产文章。
鹅产业聚能成势。建议出台《锦屏县生态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和《锦屏县2025年生态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通过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全链打造等举措,初步形成“种鹅繁育—商品鹅养殖—加工—文旅”的产业链布局。建成种鹅养殖场2个、孵化基地1个、商品鹅基地8个、鹅屠宰场1个。全县鹅业已形成“企业规模化养殖+合作米示范带动+农户分散参与”的三组组织体系,带动1.3万户农户参与,去年鹅出栏85万羽,今年预计出栏150万羽。鹅产业已形成从孵化、养殖、屠宰、加工到冷链物流、羽毛球加工、羽绒服饰品加工、体育赛事及休闲康养等集一、二、三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从“一只生态鹅”到“一个羽毛球”的循环发展。
五林经济生机勃发。立足锦屏资源禀赋,不断壮大油茶产业、山核桃、锥栗产业,营造长富久富的绿金库。全县油茶种植达13.7万亩、山核桃基地0.5亩,锥栗产业带1万亩。全力推动林药、林果、林蔬、林养、林菌、林蜂等五林经济提质增效,培育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7家,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个,加大品牌创建力度,“锦屏山珍”有机品牌通过线上线下飞出大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坝区水区生机盎然。精耕坝区,优化结构,接荐种养,大力推广“稻+渔”等综合种养模式,实施6.3万亩“稻+鱼”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实施8万亩大水面生态养鱼,万倾碧波凭鱼跃,生态渔业风生起。三板溪水库增殖渔业模式全国大水面生态增殖渔业典型案例。
强化主体作用,为乡村振兴聚势赋能
锦屏县积极探索“代表+”角色模式,构建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长效机制,推动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与产业振兴、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紧密融合,为乡村振兴聚势赋能。
代表+网格管理,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积极完善“代表+网格管理”机制,代表进“格”入“网”,实现人大代表的履职角色从“网格外”监督员到“网格里”的参与者、促进者、宣传者,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底座”。今年来,全县四级代表进在网格内宣讲政策680余场次,化解“微纠纷”140余宗。
代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赋能添彩。全县农村人大代表找准人大工作与产业发展的切合点,深挖本地资源禀赋,采取“代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带头发展产业,创办果蔬、中药材、水产、林下经济等示范基地105个,发展锥栗产业带,核桃基地,高山云雾茶,精品水果,涌现出谭传高、龙运海、吴化谭等一批先进典型。县人大代表围绕锦屏县产业发展特色优势,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锥栗产业的建议》《关于完善鹅产业相关配套政策的建议》等80条高质量建议,有效推动人大工作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
代表+服务代办,提升乡村振兴幸福质感。依托代表之家等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持续推动“集民智、聚民意、惠民生、暖民心”行动,积极探索“下沉式”接待选民制度、“代表+服务代办”制度,为群众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让代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今年来,全县人大代表帮助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忧心事800件次,向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代办事项1000件次,让“群众所盼”变“群众所赞”,让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中提升幸福质感。
代表+环境整治,推动和美乡村提颜增质。锦屏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宣传和监督作用,鼓励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乡村两清两改两治理,为和美乡村提颜增质献计出力。全县四级人大代表积极开展当好政策宣传员、整治示范员、民意收集员、工作监督员“四员”活动。截至目前,全县人大代表参与两清两改两治理10000余人次,涌现出环境整治代表示范户200余户,扮靓了乡村颜值,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
代表+移风易俗,构筑乡村振兴之“魂”。锦屏县以“移风易俗·代表树新风”为主题,持续开展“抵制高价彩礼”“摒弃陈规陋习”等活动,人大代表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室)阵地,把移风易俗宣讲与拉家常紧密融合,用鲜活的事例来感染群众。、在“乡村振兴·代表树新风”引领示范、监督推动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乡村全面振兴,任重道远,锦屏县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监督促发展,紧盯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堵点、改革攻坚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奋力书写贵州新风采的锦屏人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