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9号建议的答复
苏维词代表:
您提出的《培育和发展我省洞穴产业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岩溶洞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摸清资源家底,开展岩溶洞穴专项调查。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全省加强岩溶洞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黔府办函〔2024〕62号),由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组织开展岩溶洞穴资源调查,调查工作以县区为主体、以乡镇为单元开展。为此,2025年1至4月,省自然资源厅对省内19个岩溶洞穴开展了调查技术验证,编制了《贵州省岩溶洞穴资源调查操作指南》,印发了《关于做好贵州省岩溶洞穴调查工作的通知》,对全省自然资源部门进行了业务培训。目前,发现全省各类岩溶洞穴洞口数,已由前期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获得25557个,增加为4.28万个。
(二)把稳规划引领,做实国土空间规划支撑。着手提出岩溶洞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控思路。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参考空间管控实践经验,结合调查成果和地质遗迹保护要求,研究提出允许进行岩溶洞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情形,涉及相关管控区域时允许进行岩溶洞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殊情形,形成项目类别准入要求。省级已建成包含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核心数据在内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现已向14个省级部门开放合规性比对功能,可为相关部门编制洞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依规选址谋划项目提供服务。
(三)做强科技支撑,助力技术研发走深走实。省科技厅支持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建设了“平塘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系统贵州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支持贵州师范大学建设了“双河洞白云岩喀斯特生态系统贵州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组织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牵头凝练“喀斯特洞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重大项目的过程中,提出了围绕“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优化洞穴资源勘测评价及开发利用创新技术,构建“洞穴+”的多样化创新利用技术体系,探索洞穴资源资产化新途径等相关工作,旨在形成一批洞穴资源保护利用技术规范,为贵州洞穴资源利用新业态打造、洞穴资源资产化创新发展、洞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
(四)建设旅游强省,大力发展岩溶洞穴旅游观光和探险。省文旅厅牵头编制印发的《贵州省地学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提升毕节喀斯特洞穴地学旅游区景区和建设提升多个地学旅游点等重点任务,积极培育“洞见贵州”的地学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截至目前,全省洞穴类A级旅游景区14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6家,已成为“多彩贵州”旅游品牌的重要支撑。省体育局建设了一批洞穴探险基地,完善探险设施和安全保障系统,提供专业的探险装备和教练服务,开展洞穴探险、攀岩、潜水、速降等户外运动项目。举办各类洞穴探险赛事和活动,如遵义市绥阳县双河溶洞探险赛等,提高贵州洞穴探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加强岩溶洞穴生态环境保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工作方案,指导县区落实属地责任,以靠近村居的溶洞为排查整治对象,以溶洞口、溶洞内的生活垃圾污染物为排查整治重点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工作台账,按照“边排查、边整治”要求,全面清理清除溶洞生活垃圾污染物。同时督促指导各地建立健全溶洞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一洞一档案”,排查溶洞18838个,实行编号管理,要求各地在溶洞旁设置警示标牌,有针对性地设置物理围挡,有条件的可加装视频监控等,建立健全常态化巡查管理机制,解决溶洞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省生态环境厅探索开展岩溶洞穴区域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试点,围绕岩溶洞穴资源保护、岩溶洞穴周边区域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置体系建设、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及整治等方面,系统谋划一批岩溶洞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六)推进顶层设计,进一步做好岩溶洞穴资源管理工作。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已将《贵州省岩溶洞穴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条例(草案)》列入2025年立法计划(预备立法项目)。2025年3月,省自然资源厅牵头成立立法调研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调度。到省内息烽、独山、罗甸、绥阳、江口等地,以及重庆、湖北、湖南省(市)开展岩溶洞穴保护和合理利用情况调研工作。目前已收集整理了《立法参考资料汇编》,草拟了《条例(草案)》提纲。同时,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贵州省加强岩溶洞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黔府办函〔2024〕62号)工作部署,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审议研究,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贵州省加强岩溶洞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理顺了自然资源部门工作职责和内部分工,为统筹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岩溶洞穴资源管工作提供了支撑。
二、存在问题
(一)溶洞钟乳石的保护范畴和价值判定还不明确。目前相关法规、部门规章中对属于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的溶洞钟乳石等地质遗迹有明确的保护条款,但在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外的溶洞钟乳石是否属地质遗迹保护范围,如何保护等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发生在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外私挖盗采溶洞钟乳石问题,整治查处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另外,1997年,原地矿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矿厅印发《关于岩溶洞穴钟乳石资源属性和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复函》(地函99号)明确,岩溶洞穴钟乳石就其成因和物质成分来看,符合关于矿产资源的定义,开采钟乳石应当按照矿产资源法有关开采石灰石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根据此复函可推定,未办理采矿手续,擅自采伐溶洞钟乳石的行为,可以按照矿产资源法有关规定查处。但是,溶洞钟乳石科研、观赏等价值远高于一般石灰石,市场售价远也高于一般石灰石;私挖盗采溶洞钟乳石对地质遗迹破坏程度,远远大于私挖盗采一般石灰石,因此,在实践中难以适用该规定查处私挖盗采溶洞钟乳石的行为。
(二)有关溶洞资源开发利用手续办理和监管尚存法规政策空白。当前法律法规对岩溶洞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未作明确规定,缺乏相关政策指引,影响岩溶洞穴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条件及是否设定准入许可等尚不明确,国家对如何安全、环保利用岩溶洞穴地下空间尚无评价标准规范,导致基层在岩溶洞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时,对于规划管控、施工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安全隐患防范和治理等手续办理及监管上还有不足之处。
(三)部门管理职责边界有待进一步明晰。2018年机构改革时,将原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所担负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管理职责划入林业部门。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以外的岩溶洞穴,并未明确管理部门。另外,对于开展经营活动的岩溶洞穴,工信、文旅、商务、体育等部门如何按照经营主业范围履行行业主管职责等,也亟需进一步明晰。
(四)多因素限制,酒企酒基洞藏推广效果欠佳。我省酒企对基酒通常采用室内贮存、室外贮存、洞内贮存等方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调度了解,“四区多点”(茅台酒产区、茅台镇传统优势产区、仁怀集聚区以及习水集聚区。“多点”包括桐梓、金沙、赤水、播州、汇川,以及兴义、都匀、修文、印江、镇远等县市区)范围内大部分酒企受地理限制、安全、成本、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优先采用陶坛室内酒库和不锈钢金属罐室外贮存,少部分企业采用洞穴贮存,但未完全达到洞藏工艺标准、安全生产规范要求,存在酒体质量不佳、安全风险隐患较大的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开展岩溶洞穴资源调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岩溶洞穴资源调查工作,基本摸清全省岩溶洞穴的数量、分布、利用、环境等情况,科学客观填报原生态岩溶洞穴、开发利用岩溶洞穴、突出环境问题岩溶洞穴“三张清单”。建立健全岩溶洞穴资源常态化管理机制。开发建设全省岩溶洞穴资源和生态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完善岩溶洞穴资源开发利用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数据库,实现全省岩溶洞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一网一图”监管。
(二)完善岩溶洞穴开发利用监管制度机制。有序推进《贵州省岩溶洞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条例(草案)》立法调研起草工作,计划于2026年7月前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会同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文化旅游、工业和信息化、体育、林业等部门,协同指导地方完善项目立项和选址、环境影响评价、施工许可、消防安全、水土保持、地下空间利用范围稳定性评估手续办理及监管。鼓励地方探索以特许经营、合作开发、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等方式推进岩溶洞穴合理开发利用。
(三)持续补齐岩溶洞穴技术研发短板。按照《贵州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重塑及优化建设总体方案》,原省科技厅管理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序列,拟与省发展改革委管理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序列优化整合,构建新的省级产业技术工程化技术中心序列,由省发展改革委管理。建议以“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按照省级产业技术工程化技术中心有关部署和要求进行重组申建。省科技厅组织项目牵头单位,把“洞穴开发与保护关键技术如洞穴保鲜技术、洞穴景观修复保护与回春技术、洞藏酝酿技术、洞穴水资源开发与污染治理技术”等内容纳入到“洞穴+”技术体系研究当中,在2026年度中央引导地方资金下达后,优先启动项目实施,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支持资金。
(四)加快推进洞穴旅游提质增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思想,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加快推进洞穴旅游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贵州洞穴产业的特色和优势,提高贵州洞穴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制定个性化的宣传营销策略。加强与国内外旅行社、旅游电商平台的合作,推出特色洞穴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贵州体验洞穴产业。省体育局开展洞穴攀爬、洞穴探险、洞穴救灾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加强文游项目人身安全保障。
(五)做好天然洞穴藏酒应用、军民融合等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按照洞藏工艺标准、安全生产规范要求,积极指导遵义仁怀、习水,以及毕节金沙、黔东南镇远等地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天然洞穴储藏白(酱)酒。省军民融合办将积极对接军地,按照军队和军工企业有关需求,积极做好协调对接工作,推动我省洞穴资源军民融合开发利用。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