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907号建议的答复
廖丽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贵州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乡村道路规划建设及维护保养方面
一是为加快全省农村公路“微提升”工程建设,省交通运输厅以“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门车购税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公路升级为契机,实施窄路基路面农村公路改造工程,2024年支持六盘水市157.3公里,支持资金2363万元。二是交通运输部已开始“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征求各省意见,将支持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便捷上高速、急需路段改造、旅游及产业路建设、建制村通双车道、农村公路拓宽改造、毗邻村庄联网路等。省交通运输厅将考虑农村公路与旅游景点连接,指导六盘水市进行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项目升级论证、用地手续办理等工作。三是依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20〕13号),支持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居民参与养护工作;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鼓励捆绑招标,引导专业养护企业提高机械化水平;农村公路日常及通组公路养护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比例筹集,预计每年筹集10亿元,2025年省级资金已落实;全面实施“路长制”,建立三级路长管理体系,确保农村公路得到充分养护,全省“路长”人数已达2.3万人。
二、关于出台民宿、酒店、餐饮等价格浮动机制方面
一是我省积极维护住宿业市场价格秩序,保障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完善客房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价格监管。2024年12月31日,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关于完善住宿业客房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切实加强价格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住宿业经营者、第三方代理商及网络平台遵守法规,诚信经营,加强价格自律,公平竞争,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引导经营者承诺旺季价格不超过最高承诺价。二是市场监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稳定旅游市场价格,包括在旅游高峰期加强价格巡查,对旅游相关经营者进行明码标价检查,并依法处理违规行为等。同时,发布合规指引,规范餐饮和住宿行业价格行为,确保经营者落实明码标价规定。完善价格监管政策,要求相关经营者遵守价格规定,并在旅游高峰期发布价格提醒告诫函,督促规范经营。2024年以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4687人次,检查36806家单位,处理投诉举报742件,立案查处40件。
三、打造贵州绿色旅游品牌方面
一是支持乡村旅游建设。已发布《武陵山国家森林步道(贵州段)总体规划(2023—2030年)》,完成《苗岭国家森林步道(贵州段)总体规划》编制,争取省级资金700万元用于项目落地建设。两条步道覆盖24个县区,连接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地,推动自然教育、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服务和经济增长,促进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二是打造森林康养品牌。成立研究中心和创新联盟,出版相关书籍,举办培训,普及森林康养知识,营造产业发展氛围。深入挖掘森林康养基地特色资源,创建“乐享贵山贵水”品牌,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三是乡村绿化美化方面。指导各地利用乡村空地进行绿化美化,提升绿化覆盖率,改善乡村环境。累计建成“贵州省森林城市”48个、“森林乡镇”455个、“森林村寨”2124个、“森林人家”9846户和“景观优美森林村寨”95个,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四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是乡村旅游重要资源。2022以来,出台保护条例和办法,投入保护资金约1.4亿元,开展保护项目和打击破坏活动,有效保护全省古树名木13万余株。
四、关于贵州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方面
一是致力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59个(重点村560个,重点镇99个),其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9个(重点村52个,重点镇7个),我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数量并列全国第3位;遴选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示范点累计50个;评定等级民宿422家,其中金山级47家、银山级87家、青山级125家;评定乡村度假酒店16家,其中金山级9家、银山级7家;评定星级农家乐492家,其中五星级62家,四星级121家,三星级309家;我省8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乡游黔中”为主题累计发布了500余条乡村旅游重点村攻略。二是制定了《贵州精品培育工作方案》,有208家企业申请参与(含7家文旅企业),4家文旅企业通过评估并进入现场核验阶段;征集并实施质量发展项目,包括4个文旅产业项目和4个旅游商品项目,并对去年实施的项目进行了验收;引导4家景区和5家文旅企业参与品牌价值测评,监测品牌发展。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六枝特区牂牁江镇牂牁村老王山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等13个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918万元。
五、关于加强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一是省政府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23〕13号),实施“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工程。2024年全省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1.75万人次,其中“黔旅工匠”工程培训0.45万人次。二是制定出台《贵州省“银龄计划”实施方案》,编制发布《贵州省银龄人才需求目录》,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引进留用银龄人才16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59人、副高级职称692人。三是持续改进贵州人才博览会和高校引才活动等平台,精准发布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人才需求。2025年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设立文化旅游产业专区,发布114家单位的近3500个人才需求。四是开展专家服务,通过技术指导、业务培训、项目合作等方式,解决基层技术问题,提升民生质量,建立柔性引才平台,推动乡村振兴。例如,2023年组织茶叶领域专家深入基层,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解决技术难题,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下一步,省交通运输厅将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通过培训和市场化手段提升市县管理能力,提高养护质量。省商务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加强对住宿业的行业指导和运行监测,增加信息发布,引导消费者,促进合理住宿资源配置,并推动餐饮、住宿价格机制合理化。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文旅厅将推进贵州品牌培育,鼓励企业参与品牌测评,推动特色旅游品牌发展。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组建旅游就业培训联盟,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乡村旅游业发展工作的关注与建议!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