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润黔山 名家开讲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继焦:屯堡文化,家国传承的国家价值与当代实践
张继焦在讲座现场。
8月9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讲座(第五期)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贵州屯堡文化及其结构功能的变迁,对于贵州和西南地区产生了极其强大的中心化影响。”多彩贵州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室主任,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继焦从文化结构功能视角解析了贵州屯堡文化600多年的独特历程,讲述了贵州屯堡文化的诞生和发展在推进边远地区中心化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多激活屯堡文化生命力。
张继焦认为,明初的军事卫所奠定屯堡根基,推动西南边陲融入中央王朝版图;屯堡的军事功能消解后,屯堡人以“天地君亲师”信仰和地戏等文化坚守,成为维系国家认同的“文化锚点”;当代语境下,屯堡则通过文旅融合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突破认知:重构屯堡文化的价值维度
“贵州屯堡文化产生于历史上的边远地区,很多时候被认为是一种边缘化的‘文化孤岛’。近年来,仍然还有一些研究继续持有这样的学术观点。但实际上,它是随明代贵州建卫所与生俱来的文化血脉,不是一般化的地域文化,从历史和现实看,都具有重大国家价值。”讲座伊始,张继焦便提出了对当前屯堡文化研究的一些不同见解,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各界对屯堡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的认识日趋深化。贵州省高度重视屯堡文化的研究推广,2023年7月,贵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四大文化工程”,将“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列入其中,屯堡文化作为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其研究推广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学术研究领域,贵州正努力打造“屯堡研究看贵州”的学术高地。通过积极争取和精心组织,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11项屯堡文化相关课题中,有9项花落贵州,展现了本土研究的强劲势头。其中,《屯堡文化综合数据库建设》高质量结项并获国家推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屯堡史研究》重大项目已高规格开题,标志着贵州在屯堡学术叙事中掌握关键话语权。
为聚合全国顶尖智慧,贵州聘请包括明史专家毛佩琦在内的27位权威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为研究提供高端指导并领衔核心课题。同时,《屯堡文丛》这一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已集成出版16种39册,系统整理家谱、碑刻等珍贵史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文献基础。省内还设立专项课题,推动全国学者开展跨地域屯堡遗存比较等深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平台频频刊发贵州学者的重磅成果。
创新传播:让600多年的故事“火”起来
在张继焦看来,贵州屯堡文化像是600多年来,明朝主流文化进入贵州后交往交流交融活的文化样态。贵州屯堡文化的旅游开发,是一个涵盖物质文化、文化主体、精神制度以及周边自然景观等相互支持、联动的整体。
贵州高质量推进屯堡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探索融合创新的传播路径。以明初入黔屯军行迹为脉络,结合现存历史遗存,提炼“屯堡·家国六百年”核心文化符号,设计包含17个历史节点的游学线路,首站落地屯军出发地南京,引发广泛共鸣;联合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打造的《造贵州!定西南!600年屯堡文化史诗》等融媒产品成为爆款,让屯堡故事触达更多受众。
文艺创作持续发力。以高台地戏为主要元素的歌舞《屯堡观新》亮相省委、省政府春节团拜会,并登上香港元宵彩灯会舞台;安顺大型实景剧《大明屯堡》吸引数万游客观演;长篇小说、京剧、纪录片《家国屯堡》等10余部精品正在紧张创作中。
同时,屯堡文化元素也成功实现“破圈”。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中,明星演绎融入地戏元素的《东海老人》,深受观众喜爱;vivo手机广告、时尚杂志《上城士》也纷纷借用屯堡地戏进行创作,使其在年轻群体中收获广泛关注。
如今,在天龙屯堡等核心屯堡区域,地戏体验、屯堡驿茶品鉴、“屯堡印记”沉浸式演出等业态,让游客得以触摸历史的温度;“研学+非遗”模式将屯堡文化转化为解读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教材;屯堡文创产品频频亮相中国文旅产业博览会等国家级平台,为屯堡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保护传承:以制度保障激活文化动能
“在文化产业化浪潮中,贵州屯堡文化实现了保护与创新的良性平衡。”张继焦观察到,从滇黔古道由军事要道演变为现代交通枢纽,到青岩古镇等村寨保留的“从原形到转型”的完整轨迹,都为研究屯堡文化变迁提供了珍贵样本。
保护是传承的根基。贵州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系统推进屯堡考古调查。对省内明清时期的卫、所、屯、堡等历史文化遗存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完成卫所城址、墓葬碑刻等遗存初步踏查,以及300余个屯堡村寨人文历史、民风民俗等资料挖掘整理和记述,梳理历年出土职官墓志40篇。
制度保障同步完善。启动编制《贵州省屯堡文化保护利用整体规划》,修订《贵州省安顺屯堡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并编制多项专项文物保护规划,持续提升屯堡文化保护传承制度化水平。
“屯堡文化仿佛一体和多元之间的一根血脉纽带,壮大中华文化,哺育边远地区文化,也实现了自身的茁壮成长”“贵州屯堡文化的活态传承,以一隅之光彰显着中华文明多族共融的壮阔历程,见证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发展”,正如张继焦所言,贵州正在进行的屯堡文化研究推广实践,是对这一价值的深度挖掘和时代诠释。(文\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