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昆明人大:探索全链条闭环式监督新模式 全面提升地方人大监督质效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以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为抓手,不断健全监督制度、拓展监督内容、改进监督方式,促进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共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75个,开展专题询问10次、质询2次、满意度测评19次,真正让监督“长牙生威”。


建章立制定规矩,监督制度不断健全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探索创新制定了《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全链条闭环式监督工作办法(试行)》《昆明市惠民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形成相互承接、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2025年4月29日上午,昆明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第四次联组会议,对昆明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精准选题明方向,监督领域不断拓展

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中心、聚焦民生,让监督“盯重点、解难点、疏堵点”。围绕发展大局选题,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和“十四五”规划实施等主题,对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园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监督;围绕民生热点选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切,创新实施惠民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建立代表全员参与项目征集、全体票决确定项目、全程监督项目实施、全面评价项目成效“四全”机制,开启人大增进民生福祉新实践;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选题,积极配合修订滇池、阳宗海保护条例,专门监督空气质量、土壤污染、水环境治理等情况,并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重要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跟踪监督环境问题整改落实,以法治护航生态安全、绿色发展;围绕社会公平正义选题,督促司法机关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针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查处、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等工作开展专门监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系统集成全链条,监督形式不断创新

市人大常委会运用系统思维推进集成创新,构建完整的监督链条。综合监督广泛运用,将听取报告、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常规监督手段,与专题询问、质询等刚性监督手段有机结合,变单一监督为立体式监督;持续监督深入推进,加强重点领域、重要工作的持续监督,连续多年围绕入湖河道水质、环湖截污、生态湿地建设等方面开展监督;刚性监督常态化开展,2018年针对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不力问题,探索运用市、区人大联动质询、代表跟踪检查等监督方式,推动昆明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围绕科技创新、雨污分流改造、园林绿化监管不力等工作,开展10次专题询问、2次质询。同时,探索创新了“一问一答一测评”模式,将满意度测评贯穿专题询问全过程,让监督“不走过场”。


△2024年7月17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对市政府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开展专项视察。


上下联动增实效,监督合力不断增强

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市区两级人大联动监督方式,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共同推动解决全市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针对道路无序开挖、围挡管理混乱等市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市区两级联动开展专题询问,一体推进城市道路建设管护工作。聚焦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市区两级联动开展质询,上下联动推进昆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探索开展区域协同监督,牵头联合曲靖、玉溪等州市,对牛栏江、阳宗海治理保护工作开展联合视察,在保护生态环境跨区域合作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2024年6月27日下午,昆明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第一次联组会议,就2023年昆明市园区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询问问题整改落实和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跟踪问效促落实,监督刚性不断彰显

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全链条闭环式监督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审议意见的跟踪督办,以问题建议清单、整改落实清单、跟踪销号清单“三张清单”为链条,依次传导、对应转换,实现“审议—交办—督办—反馈—评议—公开”六个环节闭环,形成“事前调研视察+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或质询+交办审议意见+跟踪督办+听取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满意度测评”的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近年来,对园区经济发展等10个专题询问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护监管不力2个质询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开展“一竿子插到底”的跟踪监督,推动问题切实得到解决。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不断拓展人大监督空间,努力创新人大监督载体,全面增强人大监督实效,为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发展新局面作出人大贡献。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