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广东江门蓬江区:“百千万工程”凝聚的代表力量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引 言

行走在盛夏的广东蓬江,一个个富民兴村的项目成功落地,一处处文旅融合的蝶变渐次晕染,一条条通村达户的道路宽敞洁净,一群群热情高涨的人大代表挥汗如雨……一场激荡着民主活力的生动实践正蓬勃展开。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江门推动县域经济迸发新活力、镇街颜值实现新提升、和美乡村展现新风貌的重要抓手。今年 7月以来,江门市蓬江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上下联动、一体推进“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集中履职月活动,积极为助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搭建平台,用富有成效的方式让代表为民“忙”起来、履职“活”起来、形象“亮”起来。    


“银发经济”端的鼓与呼

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走进蓬江区幸福寿星安老之家,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装饰一新的走廊墙壁……“本院设有医护站、电子阅览区、棋牌室,定期组织生日会等活动,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和休闲娱乐场所。”集中履职月期间,在该院负责人介绍下,代表们实地参观了住养房间,每个房间均经过适老化设计,一键呼叫系统、24小时监控设备、防滑地胶、高速无线网络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保障老年人乐享闲适时光,感受生活美好。


2025年7月16日,广东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实地调研蓬江区幸福寿星安老之家运营情况。


步履铿锵心系产业发展。“老人家娱乐活动都有哪些?”“长者饭堂能否满足堂食需求?”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代表们一边询问,一边翻开餐谱察看营养搭配,与用餐老人唠起家常;乐颐·养生居项目发展定位和进展情况引发代表们的兴趣与热议。

奔着“品质享老”调研,瞄准“银发蓝海”献策。代表们围绕服务模式创新、养老队伍建设、医养深度融合、社会资源联动等方面与区民政局、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等5个职能部门和服务机构相关负责人深入探讨交流。

聊到激发消费活力时,广东省人大代表徐锡彦率先打开了话匣:“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银发经济’中、高端市场,扩大银发产品消费供给。”江门市人大代表吴国杰接过话荏:“希望打造银发旅游品牌,整合三十三墟街、杜阮凉瓜综合体等景区资源,开发历史街区游、醉美乡村游等康养旅游线路。”聚焦多元银发业态发展,朱建成、邱剑锋、黄振雄等区人大代表建议,“支持公立医院主办医养结合机构,将符合条件的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培育智能产品、老年大学等消费新热点”“优化老年助餐服务网点,推广嵌入式养老模式”……调研5个康养机构、3个银发产业项目、召开两场座谈会、提出20余条可行性意见建议,为“拼”出“老年有颐养、消费有热点、发展有动能”美好图景谋长远事、建睿智言。正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调研时所说:“银发经济不是简单的养老服务,而是涵盖健康、旅游、文化、智能产品等多领域的‘银发+’产业集群。我们要聚焦‘银发青年’群体,充分挖掘他们的消费潜力,让‘银发浪潮’成为蓬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民生小事”里的践与行

环市街道博学名苑小区门前因道路暂未移交,无规划停车位,导致周边车辆乱停放,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7月初,在参加石冲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的接待群众活动中,博学名苑小区业主反映的车辆乱停放问题引起了唐穗宁、叶璧萱等区人大代表的关注。


2025年7月15日,人大代表与蓬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上门走访,推动解决环市街大湾里60号商户占道经营难题。


活动刚结束,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来到小区门前,实地察看道路现状和车辆停放情况。随即,一份《关于整治博学名苑小区门前车辆停放的建议》提交至街道人大工委。“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讨论下关于博学名苑小区门前机动车辆乱停放的问题。”很快,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建议领衔提出的代表和交警部门、社区、物业负责同志“现场办公”,面对面沟通,共同商量出了“通过在道路中间加装围栏以及安装监控、启动违停抓拍”的解决方案,并督促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落实管理责任。如今,小区门前交通秩序井然,车辆违停现象根绝,群众出行安全无忧。

“白藤路六坊段路面不平、坑洼增多,行人步履维艰,过路车辆常感颠簸,容易导致车辆侧翻、滑车等安全事故,希望人大代表能够帮助反映和解决!”7月中旬,区人大代表张耀星、李仕勤、李立斌走访群众时知晓道路坑洼难行的诉求后,随即来到隐患路段,现场了解路面破损以及行人、车辆通行情况,认真听取收集周边群众对道路修复意见建议,并将这一情况及时向镇人大反映。

收到代表反映的问题后,镇人大主动作为,多方协调,最终督促镇规划建设环保办公室牵头修复道路。施工期间,张耀星、李仕勤、李立斌等区人大代表奔走于工程现场,了解修复进度,监工修复质量,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在代表们不遗余力的推动下,仅用半月时间就完成了路面平整。路修好后,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再次来到白藤路六坊段走访周边村民,村民表示,这条幸福路来之不易,作为主人翁更应该维护好这份“深深的幸福”。


2025年7月16日,人大代表围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实地调研棠下镇卫生院住院部建设情况。


这样的暖心实事在代表集中履职月期间不断涌现。387名全国、省、市、区、镇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纾解民困,累计走访接待群众1935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13条,依法交办涉及医疗卫生、环境整治、道路安全等民生实事53项,推动解决路灯亮化、村居“三线”整治、道路沙井盖维修等46件民生实事。


“山水诗路”间的察与赞

漫步杜阮镇上巷村,一户户美丽庭院映入眼帘,绿植错落、花香四溢,群众自家庭院成为美丽乡村的新地标。在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中,李嘉明、黄梅芳、余凤英等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多次深入实地调研,提出加快打造“四小园”、提升庭院绿化布局等6条代表建议,助推美丽庭院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四季花香,并成功入选2024年广东省“美丽庭院”特色村。

走进荷塘镇禾冈村,一幅描绘广阔田野、连绵山丘与蜿蜒河流的墙绘,生动展现了禾冈村的田园风光,前来视察典型村创建的人大代表们情不自禁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在升级改造老旧墙面过程中,陈惠欢、容达生等镇人大代表与村民们一道研究策划布局、精心设置图案,动手描绘墙画,将原本斑驳的老旧墙面打造成一幅幅精美的乡村画卷,串联起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艺术长廊,共同构筑起禾冈村美好形象,吸引着更多热爱乡村、向往自然的人们前来探访、品味。

长乔村打造凉瓜田园综合体,现代化智能种植大棚与生态展示区引人驻足观看;五洞村食牛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建起了牛肉文化馆、乡村露营地……在专题视察6个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时,代表们一路看、一路思、一路议,感慨颇多:“村道干净整洁,环境美了,生活很舒心。还有村集体自主开发的种植、餐饮、文旅等乡村项目就在家门口,许多村民都选择就近打工,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精准谋划产业,增强发展后劲,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按照整洁、美观、实用原则,统筹推进‘三线’整治、农房风貌管控、绿美生态建设等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代表们纷纷建言。

水利设施建设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桐井排涝泵站于2024年12月建成,总投资1238万元,目前工程进度已完成95%……”在棠下镇桐井排涝泵站,12名市、区、镇人大代表一边认真听取工程建设情况汇报,一边详细了解工程质量及周边防汛设施配备情况。当听到“建成后将显著提升桐井村及周边厂企水系排洪能力,有效缓解内涝问题,已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时,代表们在点赞肯定之余,强调要持续落实好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河管护、河道整治、水资源管护,及时跟进解决好存在问题,推进水生态修复治理;积极探索运营模式创新,优化水资源管理机制,推动水利工程长期发挥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强化宣传引导,开展水法规、节水知识、防灾减灾等宣传活动,提高防灾意识,筑牢防汛减灾防线。


2025年7月9日,人大代表专题视察棠下镇桐井排涝泵站建设运行情况。


引一渠清水,暖一方民心。代表视察小组先后抵达北街水闸、联合村中心泵房等关键点位,在现场,大家俯身察看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状况,仔细询问工程在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城乡供水等方面的实际成效,要求清理沿道杂草,疏通河道,解决雨季内涝问题,同时开展河道两岸绿化美化工程,同步设置安全警示牌,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现在供水稳定,水质也越来越好,生活更有保障了!”不少周边群众在与视察代表谈到水利工程带来的变化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炎炎夏日的蓬江河碧波荡漾,河畔“百千万工程”图卷正舒展新篇。从乡村田野到社区网格,从康养机构到青葱校园,人大代表躬身履职的身影,与抽穗的稻禾、绽放的莲蕊、欢笑的群众,共同构成这个夏天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用赤子之心为民代言,以代表之责推动发展,奏响了一曲助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人大乐章。(作者:黎振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