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上海|让立法联系点成为民意直通车治理加油站
“通勤接驳班车从40分钟一班变成20分钟一班,园区员工上下班再也不用掐着表赶车了。”在宝山区罗店镇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通勤车调度室里,调度员非常高兴地介绍。这趟班车的“提速”是罗店镇人大广泛汇聚民意,发动政企共商,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缩影。
“接待日+立法调研”
打开民意“话匣子”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名片,今天我们专场听取企业意见,请大家说真话、道实情。”在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会议室里,区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金雄坤的开场白打开了企业代表的话匣子。这场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为主题的座谈会上,一家小微企业的负责人掰着手指算成本:“小微企业实力有限,法律风险防控能力薄弱,单独聘请法务成本太高,希望由园区组织有需求的小微企业联合聘请法律顾问。”来自产业园的负责人叹起苦经:“我们这里有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当年房产未办证,引进的企业租赁房屋后不能顺利落户。”活动结束后,代表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23家企业的“心愿清单”,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将成为法规修订的“活素材”。
收集带着烟火气的真实诉求是罗店镇人大将立法意见征询和调研融入固定的代表接待日活动,创新设置“接待日+立法调研”模式的初衷。今后,这种民主实践形式将成为常态,“立法直通车”化身“便民公交”每月固定停靠立法联系点。
“党建引领+网格赋能”
点燃服务“加速器”
通过“党建引领+网格赋能”,在“多格合一”工作机制下,罗店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立法联系点针对营商环境开展的一次调研中,企业提出“接驳员工班车运力不足”问题,联系点立即将问题反馈到园区所在街区党支部。街区党支部调动网格内资源,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需求分析、线路优化和运力测算。两周后,多方协商确定“增配车辆+加密班次”组合方案:由园区出资增购一辆通勤班车,班次间隔时间从40分钟压缩到20分钟,“等车难”变为“及时达”。
当某村集体企业反映“集体房屋出于历史原因未办产证,企业难以办证落户”,联系点立刻联系规划资源部门开出“政策诊所”;当小微企业喊出“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律规定缺乏了解,希望加大法律事务的帮扶力度”,联系点协调司法所迅速送“法治体检”上门。联系点打造的“民意直通车”让企业呼声秒变政府行动,小站点在网格中发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大作用。
“扫码问卷+云端平台”
织密民意“高速路”
当传统座谈会的茶香与线上数据的蓝光交织,一张“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民意收集网络正悄然成型。在联系点的接待大厅里,企业员工举着手机扫码填写问卷成了新风景。一外资药企法务总监点开手机里的调研问卷惊喜不已:“我有一条关于规范企业迁移登记的建议,随手填进问卷,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职能部门的电话回访。”这种“指尖上的民主”正打破时空限制——联系点在园区微信群设置的“云端意见箱”让企业随时随地能“下单”诉求。联系点建立“接待—梳理—交办—反馈”闭环机制,将来自20家单位的50余条建议分类移交职能部门。
眼下,联系点的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网上立法信息采集点。这个集成“社区通”和微信的数字平台,将迎接来自每家企业、每位群众的声音。罗店镇正在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金钥匙”,打开优化营商环境的“千门万户”,用真心让企业充分感受到政策的温度,让企业“来了就不想走”。(文字:徐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