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届代表“发声” 殡葬改革“落地”
“轰轰轰……”近日,走进岑巩县㵲水街道马坡村天子岭公墓建设项目,只见机械轰鸣,工程车辆穿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该县民政部门负责人高俊发高兴地说:“感谢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公墓建设得以落地,让城市殡葬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说起岑巩县的殡葬改革,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2001年2月,岑巩县行政中心从思旸镇龙江村搬迁到新兴村,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一座亮丽的新城在㵲阳河畔拔地而起。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殡葬设施没有完善。若谁家有老人去逝,临街设置灵堂比比皆是,既影响交通又扰民,市民怨声载道。
2010年3月,在岑巩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时任县人大代表唐光辉提出了《关于修建县城殡仪馆及公墓势在必行的建议》,并提交县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办理,承办建议的县民政部门认真办理,然而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没有资金投入,只能将殡仪馆及公墓建设列入岑巩县“十三五”规划,县民政部门与唐光辉代表面对面地沟通和政策说明,唐光辉代表对建议办理落实一直表示不满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贵州省殡葬管理条例》,积极稳妥地推行殡葬改革,革除丧葬陋习,倡导文明新风。2011年12月,岑巩县积极争取项目,采取国家专项资金、地方自筹的方式,筹集资金1700万元,启动岑巩县殡仪馆建设,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在大坡栳的山间建成了配套用房、餐饮楼和5个悼念厅,让治丧环境得到改善。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内土地紧缺,公墓建设迟迟得不到及时解决。2020年6月,在该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戚远见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城市公墓建设进度的建议》,并由县民政部门承办,通过积极争取,多方筹集项目资金4140万元,规划占地200亩。经过自然资源局、环保局、水务局等部门对项目选址实地调查时,发现项目选址属于二级保护区红线范围内,必须重新选址。
2020年6月,经县住建、水务、环保、自然资源、林业、电力等部门共同配合重新选址,确定将项目选址为㵲水街道马坡村和思旸镇平坝村的天子岭,将项目调整为总投资4140万元,建墓穴8350个,设置值班室、公厕及垃圾收集、观景亭、停车场、牌坊门等设施,同时还规划出火葬场焚烧炉场地。目前,已开挖土石方3万立方米,道路建设2公里,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县民政部门承办人员与戚远见代表面对面沟通,他对建议办理落地非常满意。
11月下旬,县人大组成调研组对公墓建设项目进行调研,对项目实施提出了意见:一是进一步推进殡葬体制改革,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建立完备殡葬服务设施和殡葬管理服务网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让市民尽快受益;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行强制火葬政策,将火葬场焚烧炉建设项目列入十四五规划,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倡导文明殡葬;三是县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加强与代表的沟通,始终把代表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办理工作的重要标准。(来源:岑巩县人大办 张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