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途径”摸清国资“家底子”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省委高度重视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印发《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建立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省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有关工作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破解问题为导向,以监督管理为抓手,履行法定职责,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在常委会的领导下,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在找准监督重点、优化监督路径、强化监督问效上持续发力,经过几年来的有效实践和积极探索,我省人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全口径”摸清“家底子”。全省国有企业资产规模究竟多大,金融资产有多少,行政事业单位掌管着多少国有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究竟有多少,资产使用效益如何?这是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管好、守好国有资产“家底”作为人大财经监督的重要职责。针对国有资产规模大、种类多、范围广的特点,坚持“高点定位、兼顾全面、注重实效”的原则,分步骤、分类别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开展监督。2018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全省企业国有资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实现了四类国有资产监督的全口径、全覆盖。为协助省人大常委会11月份听取和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采取部门调研与企业调研、实地调研与书面调研、座谈调研与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四类国有资产开展专题调研,做到每月有分析、季度有调研、半年有评估。
坚持“多维度”摸清“家底子”。随着我省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深入推进,在报告方式、报告重点、审议程序、审议重点等方面进行细化完善,实现从监督解决国有资产底数不清问题向监督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成效转变。针对国有资产监督工作面广、量大、事多的实际,积极探索建立“部门联动”监督新模式,督促国资、财政、审计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运行顺畅的监管格局。针对跟踪督办、监督合力、整改问责不够到位的问题,督促政府明确问题、责任、措施、时限“四张清单”抓好整改落实。今年上半年,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分别对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等10个单位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专题调研,召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贵州银行、金控集团、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座谈会,看到了许多亮点、找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全面掌握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忠带领下,赴铜仁市调研督办杨云代表提出“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建议”,深入研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
坚持“常态化”摸清“家底子”。始终把保证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将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纳入常态化轨道。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研究探索国有资产“评、联、督”的长效机制。“评”,探索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评价标准,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估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联”,以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为平台抓手,着力将国有资产审议监督工作和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让人大对国有资产监督乘上“智能化快车”。“督”,结合督促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等工作拓展和延伸监督链条,督促整改落实审议、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保持监督的经常性和持久力,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纵深式”摸清“家底子”。紧扣“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目标,从横向监督向纵深监督推进,加强市州业务跟踪指导、搞好沟通交流、共享经验做法,巩固拓展成果,让国有资产监督破题更准、建议更实、力度更强。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国有资产管理“高”“新”“广”“多”等特点,从建制度、重监督、出实招入手,用四年时间对四类国有资产进行监督,有效推动监督成果转化;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市县两级联动,聚焦监管机制、投资决策、台账管理、资产形成、资产利用、资产处置等方面,有效推动国有企业建章立制;铜仁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摸清实情下好“先手棋”、建章立制下好“关键棋”、用好政策下好“全盘棋”,持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供稿: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 周怀富 王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