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上展现人大新担当 | 铜仁:绘就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画卷
近年来,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做好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绘就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画卷。
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工作遵循,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第一时间学、全面系统学、融会贯通学,不断增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奋勇前行。
始终坚持把人大工作置于全市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除了定期向市委汇报工作,凡是人大重要会议、重要立法、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都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确保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工作开展和职权行使始终在市委的领导下进行。
积极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产业发展、信访维稳和助企纾困等工作,不折不扣完成中央和省委、市委交付的工作任务,做到市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市委有部署、人大有落实。
加快推进地方立法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要求,立足铜仁实际、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在地方立法进程中,探索推行了专班起草、专题调研、专家助力、专门程序的“四专”地方立法工作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颁布实施了锦江流域、梵净山保护条例,创制性设置锦江河岸保护区、梵净山分级保护等制度,理顺保护管理体制,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强化城乡建设与管理立法,颁布实施了农村饮用水、中心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电动摩托车管理条例,逐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有效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城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电动摩托车登记通行等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强化历史文化保护立法,颁布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铜仁古城保护条例,让铜仁历史文化活起来,实现永续传承发展。
自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市人大常委会便制定出台7件实体性地方法规,还有两件进入二审,铜仁地方立法步入“快车道”。
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人民群众的关切作为人大监督的着力点,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谋划开展系列工作。坚持每次常委会都听取审议“四化”有关专项工作报告,并配套开展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工作,形成人大监督的“组合拳”,全力推动工业大突破、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大提质。
按照“一点十面”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及9个专门委员会立足职能职责,制定出台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和专题调研工作方案,明确一个主题,主攻一个方向,打响一个品牌,形成专项调研报告24份,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聚焦民生福祉改善和社会公平正义,持续加强对学前教育、养老服务、老旧小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的监督,听取审议社区矫正、律师执业、扫黑除恶和公益诉讼等专项工作报告,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评议,做到百姓所望、人大所向。
连续5年听取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采取不同方式对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梵净山保护、锦江流域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和固废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铜仁青山常在、绿水常流。
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不断拓展平台、丰富活动、创新方式,更好服务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密切常委会组成人员同代表联系、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持续加强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跟踪督办工作,激励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忠诚为党分忧、忠诚为民代言,用实干实绩彰显人大代表担当。
扎实推进代表联络站(室)建设,在规范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推动实体站和网上站同步建设,建成村居(社区)联络室628个,实现乡镇(街道)联络站全覆盖、村(居)联络室提质效,为代表履职搭建坚实平台。
创新开展代表小组联组、助推脱贫攻坚“五项行动”、代表工作“四联法”等主题活动,组织引导代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推动代表参与对利民政策、为民项目、惠民资金、安民环境等监督,在履职中展现人大代表新风采。
一名代表就是一面旗帜。近三年来,有5名人大代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38名人大代表荣获全省抗疫先进个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4名人大代表荣获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充分彰显了代表服务人民的担当作为。
不断加强“四个机关”建设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四个机关”建设要求,持续推进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履职效能,树立良好形象,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加强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建设,及时补选常委会组成人员,在机构改革中增设社会建设委员会,分设监察司法委员会和民宗外侨委员会,建立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主任会议议事规则、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等14项制度,保障了常委会依法高效履职。
扎实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加强新闻宣传、理论研究等工作,着力打造让党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先后推出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监督、决议决定执行和审议意见办理监督等制度创新成果,创建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立法工作“四个三”、助推乡村振兴“一线工作法”等6个履职品牌,多次获得省、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改革经验连续5年在《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刊载推广,连续5年荣获市委改革创新奖。
新的奋斗征程上,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为高质量谱写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者:铜仁市人大常委会)